-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模拟作文及范文:_____是一本无字书(附点评)
【模拟金题】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间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有字书”,一种是“无字书”。“有字书”,尽管卷帙浩繁,远不止“汗牛充栋”,但毕竟还能以卷数计算;而“无字书”则充塞宇宙、囊括古今、遍布社会、总揽人生,是无法计量的。
请以“______是一本无字书”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任选一个名词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思路导引】
“_____是一本无字书”是一个比喻,填写的名词就是本体,而“书”则是喻体。题目还暗含要去“读”这本“无字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这样打开思路,写作的空间就极其广阔。无论写什么,都要写出自己阅读某“无字书”的收获。如果文章只见本体不见“书”,则是不行的。行文必须扣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自然而然表现或揭示出深刻的蕴含。
这道题适宜写记叙文,当然,也能写议论文。如果要写议论文,就要注意,题目是一个比喻,需要根据这个比喻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然后展开论证。例如,以“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书”为题,可以确立中心论点:从大自然这部无字书中汲取智慧。先论证“为什么”,即从大自然这部无字书中汲取智慧有何意义?首先,天行有常,大自然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平衡和谐,对立统一,只有认识其规律,顺应自然,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有好的结果,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次,大自然中许多事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具有了适应环境的特性,可谓万物有灵,用心阅读,可以发现其奥秘,并“拿来”为我所用,有许许多多的仿生成果就是明证……再论证“怎么样”,即怎样才能从大自然这部无字书中汲取智慧?首先,要放下人类可笑的狂妄之心,而持有虚心向大自然学习的谦虚态度,才有收获。不少人自以为是万物之灵,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对大自然毫无敬畏之心,动辄就要“征服”“战胜”,于是胆大妄为,为所欲为,贻害无穷。人类只有抛弃这种狂妄,才能尊重自然,虚心向大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要对大千世界具有好奇心,充满探究欲,并养成仔细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样展开说理,也能顺理成章。
【佳作示例一】
馍馍是一本无字书
老饕是不会迷惑于夺目的霓虹招牌的。父亲绕过西安鼓楼的纷杂,转向回民巷子的青石路上。他翕动了一下鼻子,对我说:“就在前面,不远了。”
老店油浸浸的味道窜进鼻腔。“伙计,两个馍。”那跑堂的小伙朝父亲点了点头。“那我要三个馍。”那跑堂小伙却嗔怪地看着我,“三个太多,先给你上两个。”我反问其为何,那小伙不语,忙不迭地溜进了后厨,端来两个装有干馍馍的素底青花海瓷碗,笑道:“馍来了,二位先掰着。”
父亲娴熟地揉捻起手中白底黄印的虎皮馍,食指与拇指的默契配合使那海碗里堆起了一小撮大小均匀的馍粒。而我抠着硬邦邦的烙馍,指肚上却泛起了生疼的红印。父亲看见我碗里的大大小小的馍渣,打趣地奚落我的“外行”:“伙计不是怕你吃不完,而是怕你的馍掰不完。”我问这巴掌大的馍要掰多大才算“内行”,父亲笑道:“约莫蜜蜂头大小吧。”我一时语塞,暗想这吃馍贪心不得,否则真得掰到打烊了。
“二十年前在这扛枪的时候,这馍可比烧火棍还硬。”父亲一边掂量起第二个馍,一边说,“冬天西北风太冷,吃饭时手又不能被僵住,便要用馍馍来锻炼一番,一练抗冻,二练耐疼,三练耐心……”我听得有些出神,自己碗里也开始有模有样地堆起一小座馍山,便嘱咐跑堂伙计端走浇汤去。从汉朝起打仗吃的干粮,到李唐朝廷佐汤的吃食,再到父亲关中当兵时陪衬羊肉的佳物,这馍的地位,说小也小,说大也大。
“馍,两碗咯!”小伙的吆喝使我喉头开始翕动起来,只见那热腾腾蹿着白气的海碗中,油亮亮的奶白色汤汁中浸满了一整碗的“蜜蜂头”。馍粒恣意地吸收汤汁,迸发出“刺啦刺啦”的响声,原本的干馍霎时变得富有活力起来,竟涨成黄豆粒一般大小,变得丰腴饱满。馍馍看起来不会说话,但舌头却告诉我——它会;馍馍尽管颜色单调,可在食客的眼睛里却能绽放出一朵花。顾不上之前掰馍手指的胀痛,我抄起筷子,囫囵地吸溜着一碗辛勤劳作的成果,稀里糊涂,酣畅淋漓。
一碗见底,父亲似乎连脸上的皱纹都被馍汤胀平了,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抹着嘴角感喟道:“馍掰得好,它就对你好,胃舒服,心里也舒服,这东西长得不咋地,却能让人顶饱啊。”
我一边哈着气,一边点点头,馍馍在手指上镌刻下的印痕没了艰辛感,反到平添了一丝快慰,我索性扯开嗓子喊道:“伙计!再加一个馍,我自己掰!”
品味馍馍,如同品读一本很有味道的书。【评点】
作者跟父亲去西安吃馍馍,辛辛苦苦将馍细细掰碎,浇上汤汁,馍粒在奶白色汤汁中丰腴饱满起来,再酣畅淋漓地享用,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此过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