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古汉语教案二.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大学 教 案 古汉语 课程 名称 学时 分配 课程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教学 的重 点与 难点  南京大学 教 案(首页) 古代汉语Ⅱ 总计: 64 学时;其中讲课: 64 学时,实验: 学时,上机: 学时, 古代汉语Ⅱ课程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工具课。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 是要培养学生由对文 言文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 并能举一反三, 触 类旁通,具有较强的研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 历史比 较能力、 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使学生熟悉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 学到优秀 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 其具体要求是: 以文选为中心, 以词汇为重点, 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 用历史主义的 观点,对比研究的方法, 精读上百篇周、 秦、汉的源头范文, 透视各种重要的古汉语现象, 解析数百个常用词, 理清其本义和众多引申义间的脉络, 系统了解古书用字、 文言词法和 句法特点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一)汉字的构造 (二)词类活用小结 (三)《战国策》五章 (四)代词,介词 (五)《墨子·非攻上》 (六)《老子》五章 (七)《庄子》四篇(章) (八)《荀子·劝学》 (九)《韩非子·五蠹》 (十)《诗经》四篇 (十一)三十六字母;古音通假的条件 (十二)《楚辞》二篇 (十三)古书的注解 (十四)《史记》读法; 《淮阴侯列传》 (十五)司马迁《报任安书》 (十六)《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十七)古汉语修辞 (十八)诗律 (一) 教材: 高小方主编:《古代汉语》,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书 目  (二)主要参考书目: 1. 高小方等编著:《古代汉语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 王 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 1999。 3.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1999。 王 力著:《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 5. 周秉钧著:《古汉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杨树达著:《词诠》,中华书局,1965。 7. 俞 樾等著:《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 1956。 陆宗达著:《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 。 张舜徽著:《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黄永年著:《古籍整理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说明:本页用于一门课程实施方案的整体设 计。 南京大学 古代汉语Ⅱ 课程教案 NO:1 授课 课时安排 3 汉字的构造 题目 了解文字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 目的 掌握汉字的特性及其结构的条例,以便为识别词的本义奠定基础。 要求 教学 (一)六书,隶变 重点 (二)六书的假借与非六书的通假 难点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方法及手段 (一)汉字的特性;( 0.1) (二)什么是“六书”?( 1) (三)六书的假借与非六书的通假; ( 0.5) 课堂讲授 (四)“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0.6) (五)试分析汉字的结构类型。 (0.8) 作业布置: 分析汉字的结构类型 备注: 说明:本页用于某一章节或某一课题教学实施 方案的设计 南京大学 古代汉语Ⅱ 课程教案 NO:2 授课 词类活用小结 课时安排 2 题目 教学 全景式地把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认识其基本规律。 目的 要求 教学 (一)什么情况属于“用如”? 重点 (二)什么情况属于“用作”? 难点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方法及手段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0.2) (二)“词类活用”常见的十三种情况; (1.6) (三)辨别“词类活用”的四条程序。 (0.2)  课堂讲授 作业布置: 说明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预习《战国策》 备注: 说明:本页用于某一章节或某一课题教学实施 方案的设计 南京大学 古代汉语Ⅱ 课程教案 NO:3 授课 《战国策》五章 课时安排 6 题目 教学 了解《战国策》学习的目的与要求,精读其中的五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一)分析《战国策》五章中的语言要点; 重点 (二)准确地翻译。 难点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方法及手段 (一)《战国策》题解;(0.2) (二)《战国策》五章:(5.8) ( 1)冯谖客孟尝君 ( 2)赵威后问齐使 ( 3)庄辛说楚襄王 ( 4)触龙说赵太后 ( 5)燕昭王求贤  课堂讲授 作业布置: 背诵《赵威后问齐使》 备注: 说明:本页用于某一章节或某一课题教学实施 方案的设计 南京大学 古代汉语Ⅱ 课程教案 NO:4 授课 代词,介词 课时安排 4 题目 教学 掌握文言中代词、介词这两类重要的虚词。 目的 要求 教学 (一)代词中的无定代词、被饰代词; 重点 (二)介词的两个系列。 难点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方法及手

文档评论(0)

q96tcntzo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