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综合项目工程专业建设专项方案.docVIP

电子信息综合项目工程专业建设专项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改革背景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工业发展尤其快速。中国工业已经实现了电气化,正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进步和发展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产生、发展和壮大是在引入大量国外资本、技术、管理条件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依据国家电子协会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组织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汇报指出:自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手机、程控交换机、微机、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产销保持快速增加,中国品牌产品市场拥有率深入扩大,元器件配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制造业第一大产业地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仍然保持了中国第一支柱产业地位。制造业产值突破了1万亿元,达成了2.4万亿元,年均增加27%。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彩电生产基地,彩电工业含有完整工业体系,以来中国彩电销量占世界总销量30%。中国PC销售量为1500万台,同比增加21%。其中,台式PC市场销售量达成1200万台,增加30%;销售额达成516.7亿元,增加28%。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通信制造业也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其发展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且在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中也名列前茅。产业大发展、技术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大需求。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既能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又懂营销管理,满足生产第一线需要高级技术人才,以替换现有理论水平低、仅凭经验工作、又缺乏新知识技术工人,是时代发展迫切要求。   在工业结构方面,本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域,工业基础较为雄厚。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形成了一定规模,出初步建成山东半岛电子工业制造基地,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和提升,新型产业不停发展和壮大,尤其是近几年凭借地理优势大量引进韩国、日本等经济大国资金,使山东省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域电子工业产品关键生产和加工基地,移动通信终端、家电、电脑、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相关产品生产、加工已经占到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相当份额。伴随山东经济深入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对多种层次专业人才需求也不停增加,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通讯、电气工程、信息服务等专业更需要大量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技术蓝领)。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应围绕产业调整方向设置专业,使高职教育跟上本省和全国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要求。    “人才是最高贵资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是以智力劳动为主高技术领域。这些年来,依靠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培养了一批这方面人才,不过这和中国、本省经济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   (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现实状况分析    1、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截至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百分比较低,远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对比目前电子信息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平均百分比,中国电子信息业技术人员尤其是蓝领阶层人员总量缺口较大。    2、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   (1)缺乏高端技术教授和复合型人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人员较少,表现之一是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部门,人才所占百分比偏低。,电子制造业从业人数为322.8万人,其中雷达、电子测量仪器等高端技术部门人数在5万以下,而人员大多集中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电子元器件、通信制造和广播电视、计算机等部门。消费电子产品从业人员有17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装配工人;通信制造、广播电视业、电子计算机各为30多万人,其中多为工人及营销系统人员,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高端人才缺乏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一大阻碍。伴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壮大,竞争日益加剧,技术和管理方面复合型人才也成为电子信息企业紧缺人才,也是以后各企业争相抢夺人才资源。   (2)缺乏低端熟练技术工人。除高精尖教授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操作熟练技术工人。现在,中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多,高少;技术等级低多,高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纪大多,年轻少。据估计,至,仅山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100多万,全国需求缺口更大。   (3)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向和地域经济发展关系亲密,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域经济发展步伐显著加紧,逐步形成了环渤海地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相关专业人才不停向这些地域聚集。同时,高校毕业生大多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聚集,而西部地域、中小城市对毕业生吸引力很有限。西部原有电子人才知识老化,新生代补充不力;东部发达地域电子信息人才资源充足,甚至人才过剩、人才浪费现象,且这种情况仍有继续加剧趋势。   (4)人才流动频繁。中国电子信息人才流动频繁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