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任课 课题:8、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XXX 教师 教学 内容 简析 《古诗二首》选编了两首描写景色的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旨在丰富学科的古诗积累,感受古诗中对祖国河山的描写。 学生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其身心发育和生活阅历都很有限,对自然 学情 景观所表现出的美体会并不深,也并不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当这些自然 分析 景物的美是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表达时,他们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 教学 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重点 难点 难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学具及多 媒体应用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楼、依、尽、黄、欲、穷、层” 7个生字,正确、 美观地书写 教学 “楼、依、尽、黄、层” 5个生字。 目标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这首诗。 3. 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 4.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道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在中国古代,有一座很 第一课时 有名的楼叫“鹳雀楼”(教师板书“鹳雀楼”), 学生欣赏 教学过程 相机指导生字“楼”的认读和书写。教师播放 鹳雀楼的图片,学生欣赏。 第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一一 2.教师揭示课题:有一天,唐代大诗人王之涣 课 与朋友登上了这座楼,看到了非常壮丽的景 时 色,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就叫《登鹳 教 雀楼》。(教师将课题补充完整) 学 3.指名学生朗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 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 过 程 顿:登/鹳雀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教 师适当指导课题下方的“唐”指的是中国古代 的一个朝代,“王之涣”是这首诗的作者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 确、读流利。 初读指导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白日依山尽,黄 河入海流。 学生认真倾听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强调 “依”是整体认读音节,“尽”是前鼻音。正 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诗句。 出示生字“尽”,鼓励学生为“尽”字组词, 如:“尽力”“尽快”,记忆生字的字形。 出示生字“依”,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为 学生朗读 生字组词,如“依靠” “依赖”,记忆生字的字 形。 多媒体出示“黄河”图片,教师简介黄河是我 国第二大长河,由于河水呈黄色,所以叫做“黄 河”。 师生互动 全班齐读第一、二句诗。 (2)多媒体出示第三、四句诗欲穷千里 全班齐读第一、二句诗 目,更上一层楼。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欲”是整体认读音节,“穷”“更”“层”都 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正音后再次指 名学生朗读。 出示生字卡片“欲、穷、层”,鼓励学生认真 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 上教师适当小结指导,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为生字组词。 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 流识字方法 第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全班齐读第三、四句诗。 (3)全班齐读古诗。 教师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学生认真倾听, 并模仿教师进行朗读练习。 指名学生再次有节奏地朗读古诗:白日/依 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 三、再读古诗,欣赏景色 教师过渡:这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十个 字,却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壮美的景色,那 么,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都看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吧。 精读第一、二句: 出示诗句,学生自由朗读,将诗中写到的 景物画出来。 指名学生交流。 生:我画出了白日,白日就是太阳。 全班齐读古诗 学生再次有节奏地朗读 古诗 师生互动 学生交流 生:我画出了山,还有黄河、大海。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从短 短十个字中就找到了四种景物,那么,在这四 种景物中,太阳和山有什么联系,黄河和大海 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我从“白日依山尽”这句诗中知道太阳快 要落山了,从“黄河人海流”这句诗中明白黄 河最终是要流向大海的。 师:是啊,作者登上鹳雀楼,看到一轮红日渐 渐西沉,就要躲到山的背后看不见了滚滚的黄 河水波涛汹涌,向着远方的大海奔流而去。让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壮丽的景色吧。(教师多媒 体播放夕阳西下、黄河人海的景色图片,学生 认真欣赏。) ⑶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景 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古诗。 3.精读第三、四句 教师过渡作者为什么能看到这幅壮美的景 色呢?答案就藏在诗的第三、四句中,请小朋 友们轻轻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们有什么发 现。 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诗,交流自己对 诗句的理解。 师生互动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自己看到的景色,有感 情地朗读第一、二句古 诗 学生朗读第三、四句诗, 交流自己对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