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对话走向心灵对话-文档资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形式对话走向心灵对话 1. 引言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小学英语课堂主要 以言语互动方式进行。当前,小学英语课堂师生、生生间的言语 对话虽然更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但仍有许多对话是教师为达成 知识目标而设, 太拘泥于教材文本内容。 这不仅违反了新课程标 准倡导的让学生充分参与语言实践,在互动中体验、感悟、理解 和内化语言的教学理念,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本文通过笔者的课堂观察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就针对当前英 语课堂形式对话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有幸听过几次全国特级教师鲍当洪老师的课, 无论授课话题 是什么, 鲍老师总是从孩子们身边最近的话题开始聊天, 总是能 自然而然、 不露痕迹地和学生“谈”出新课。 观摩其它优秀的课 堂,也有相同的感触。而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却发现很多 师生间的对话流于形式。 2. 小学英语课堂形式对话现象分析及解决对策 形式一:以大量的机械性、替换操练替代对话,缺乏对话的 语境。 课堂分析:在学习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 时,一位教师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词卡,每呈现一张词卡,就要求 学生根据词卡做出应答; 另一位教师, 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 和顾客, 服务员拿着点菜单询问顾客想要什么。 尽管都是一问一 答,前者表面看来学生都能迅速做出反应, 但这种机械性的操练 只是训练了学生的“读”词能力,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心灵思考; 后者表面看来回答的“顾客”犹犹豫豫,但正是这种模拟的情 境,让学生联想实际的生活情境,学生虽在“犹豫”中,却在认 真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食物是什么, 这种对话才是来自学生内 心需要的对话。 对策:教师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实际的 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练习, 正如上海市英语教研员、 全国特级教 师朱蒲教师所说: 英语要成为学生的体验课程, 关键是要进行有 效的语境式语言教学设计。 情境创设丰富有趣固然好, 但更应该 真实、自然可理解。 形式二:对话的语境跳跃性大、不连贯,导致对话缺乏逻辑 性、支离破碎。 课堂分析:在PEP教材第七册 “hobby”这一话题的学习 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句型 What does he like ? 和 What is he like ? 于是不停地用这两个句型向学生发问,作比较, 让学生去甄别是在问外貌还是问爱好。 而实际的生活情景中, 人 们通常都使用 Whats his hobby ?去询问他人的具体爱好,而 很少使用 What does he like ?去询问他人爱好的,这种基于语 法训练的对话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是鲜有发生的, 尤其显得缺乏 逻辑性,很不真实。又如,在 PEP 教材第五册 Unit 4 主要是学 习 What can you do ? Can you... ? 的句型,课本出现了很多 有关表示家务劳动的词汇,很显然,这应该是围绕“ do housework” 这一语境展开的对话, 但笔者在一堂课中, 看见一 位教师为了练习否定的回答, 于是不停提问学生: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 Can you drive a car ? Can you ride a horse ? 并暗示学生回答: No,I cant. But Id like to have a try. 表面看来,新知识得到了操练,对话很真实,似乎合情合理,但 实际上对话场景转换太快, 又缺乏合理地衔接和连贯, 在这种不 真实、不连贯的语境中的对话, 学生无法体验语言的实际交际功 能,也就很难做到灵活运用了。 对策:语言是一个整体, 语言知识和技能都应有自然的语言 环境,语言的输入、加工和输出都应该是在一个连贯的情境里。 对话的情境也应是连贯的, 如果能有一个大的对话背景, 再细化 到小的对话场景, 那么, 学生将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交际功 能。 形式三:对话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信息沟。 课堂分析:很多教师一整堂课都是以 PPT的形式展现,在 PPT上,布满了各种Tips ,甚至是师生间的每一句对话都已经 是显示出来,这种预设好的对话缺乏真实性,更缺少了灵动,少 了课堂的自然生成,对话僵硬、不自然。在这种练习中,学生能 够比较容易地掌握句型结构,组织语言,但由于形式单一,信息 沟不够,学生自我个性的发挥也很有限。 沈峰老师就曾提出过,在她的课堂上要求严格控制 PPT的页 码数量,钱思洁老师也在《做好英语课堂的减压》中提到:要敢 于减去一些固定的提示,留下一片空白。只有适当地留白、给学 生空间, 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自然生成, 尽管这种对话有时会语 无伦次,甚至犯语法错误,但对话的目的是为表达思想,而并不 是检验语法,这种对话才是最为灵动的对话。 对策:在掌握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