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docxVIP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2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叙写:   1.80%的学生能解释实践的含义,列举具体事例区分三种实践活动。   2.依靠自主探究,80%的学生理解、记忆并结合材料分析实践的特点。   3.在教师的点拨下,70%的学生理解并背诵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材料分析。(重难点)   课堂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核心思想: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学困生注重纵向评价。   按照临朐中学高中部“目标导引教学”的要求,本节课和以往上课思路一致,分成“讲评新闻,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达成目标;教师点拨,回扣目标;当堂检测,巩固提升”这五个环节。   1.教师眼神鼓励、口头表扬。对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必须双眼和蔼地注视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回答问题等表现优秀,可用“你回答得很完美”“我很羡慕你清晰的思路”等接地气的话语来评价,切忌假大空。回答问题等表现一般,可用“你还需要凝练自己的观点”“加强背诵”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贯穿课堂的各个环节。   针对目标:   这种评价主要针对第一个目标:80%的学生能解释实践的含义,列举具体事例区分三种实践活动。具体见下面表格。   学生表现   教师评价   预见等级   流畅地表述实践的含义,对学案上列举的实践活动准确分类   “你回答得很完美”   “我很羡慕你清晰的思路”   A   较为流畅地表述实践的含义,对学案上列举的实践活动分类错误有一个   “你还需要凝练自己的观点”   “加强背诵”   B   在教师的提示下,能表述实践的含义,对学案上列举的实践活动分类错误有两个甚至三个   “从基础做起,慢慢来”   “先超越昨天的你,再和比人比,压力别太大”   C   设计意图:抓住目标学生的心和脑,让他们不能不想走神,即使走神也能拉回来。兼顾其他学生,不能忽略这部分学生的感受,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   2.学生自评和互评。主要是在“当堂检测,巩固提升”这个环节应用,整个环节包含:学生做题—学生展示—学生讲解——教师点拨——学生笔记,用时十分钟。限时四分钟完成六道选择题(每题4分),两个学生展示答案,并自主讲解错题。在自主讲解过程中,学生自我剖析错题错因,并对自己知识掌握作出评价,比如“实践的含义未掌握”“未分清实践的三个特征”“搞不清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回扣到每一个具体的目标,并作出反思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全班鼓掌为其鼓励。   当堂检测:   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这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这说明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77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

文档评论(0)

185****97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