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2.docx

九年级语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2.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2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突破   1.选取一二片断进行诵读练习,积累语感。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造成农民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入新课。   2.梳理小说情节。 2.划分层次,理清小说情节。   3.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3.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民的关注。   2.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旧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3.导人新课: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请同学们看到课文。   4.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一生结合课文注解介绍作者情况。   5.给予鼓励,并补充: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半个世纪来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   二、整体感知   1.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教师巡视课堂。   2.简单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尤其是在江南农村,那里的农民生活更加悲惨。   3.提问:刚才大家熟悉了课文,同学们说说,这篇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小结   1.结合课后练习一,引导学生从人物   对话中理出关键信息。讨论旧毡帽   朋友们丰收后更加不幸的原因。   2.布置作业,思考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导人:一般的小说都有三大要素,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   2.给予肯定:回答得对,上节课我们对小说的故事情节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大家说,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大家说,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   二、讨论交流   1.引导学生对主要人物一旧毡帽朋友进行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和我们常见的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2.指出:“旧毡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带的农名。课文中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点代指人,塑造了苏南一带的农民群像。   3.提问:如果课文中不采用这种写法,而是塑造一个或几个有名有姓的具 体人物来展开这个故事,与现在的写法相比,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鼓励学牛提出自己的见解。   4.补充:这就是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小说通过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有普遍意义,   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让学生浏览课文,并体会。   5.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提示:这篇小说运用了鲜明的对照手法来处理安排材料,让学生试着在   课文中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6.讲解:从这些对比中,以及人物的对话中我们找出了农民“丰收成灾”的原因。结合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组织学生对小说主题分组讨论并发言。   二、总结   1.小结:这篇小说塑造了旧中国农民的群像,通过他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来回巡视。   3.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悲惨命

文档评论(0)

137****1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