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负载测定(整理).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负载测定 .精品课件. *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蓝细胞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微生物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 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 定义: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精品课件. 细菌细胞形态显微镜检照片 放大1000倍杆菌 放大1000倍球菌 * .精品课件. 微生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细菌细胞结构图 真菌细胞结构图 * .精品课件.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 巨大的营养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 2、吸收多,转化快 高速生长的物质基础,活的化工厂。 3、生产旺,繁殖快 大肠埃希菌20min分裂1次,48小时后的重量则达到地球的4000倍。 注:因营养条件的限制,实际不可能发生。 4、适应强,易变异 极端环境的惊人适应能力 5、分布广,种类多 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都有分布,微生物有10多万种。 * .精品课件. 微生物的存在对医疗器械的影响 活的微生物对灭菌影响 非过度灭菌的工艺因医疗器械上生物负载增加,灭菌难度加大,可能导致灭菌失败。 活的微生物对使用者危害 灭菌不彻底的无菌医疗医疗器械,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可能出现炎症、菌血症等病理反应。 微生物尸体对使用者的危害 典型例子:G-菌细胞壁脂多糖成分(内毒素)通过输液进入人体血液,致使人体发热。 * .精品课件. 基本概念 生物负载的定义 一件产品和/或无菌屏障上或其中存活的微生物总数。 ※对灭菌来说:生物负载应为无菌屏障内的所有微生物。因为,灭菌需要杀灭屏障内的所有微生物。 ※对使用来说:生物负载应为产品与人体的接触面,因为屏障通常不与人的自然腔道、血管、肌肉等接触。 ※对生产过程控制来说:生物负载应是屏障内所有的微生物,反映过程的控制水平。 * .精品课件. 基本概念 校正因子correction factor 用于补偿无法从产品和/或微生物培养中完全采集的数值。 培养条件 culture conditions 促进微生物复苏、生长和/或繁殖所采用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 回收率 recovery efficiency 用一特定技术从产品上采集和/或培养微生物能力的测定值。 样品份额(SIP) sample item portion 从某一产品单元上取出的用于试验的部分。 * .精品课件. 产品选择的基本原则 选择和处理用于生物负载测定的产品的程序,应能确保所选产品对包括包装材料和过程的常规生产具有代表性。 若为生物负载测定的目的对产品进行分类,应记录每一分类内包含这一产品的理由。理由应包含所选产品在是整个分类里具有代表性的标准。 由于生物负载测定易受时间推 移的影响而改变,应考虑生物 负载测定的取样时限。 * 部分液体产品可能存在支持微生物生长的现象 .精品课件. SIP取样的基本要求 如果已验证生物负载在本产品上或内是均匀分布的,则SIP可以是该产品的任何部分。 否则,样品应包含能代表所制产品的每种相应材质而随机选取的产品部位。 若已知生物负载分布,可以从认为对灭菌工艺最有严峻挑战的产品部分选择SIP。 * SIP选择 产品 表面积 植入物(不可吸收) 质量 粉末 手术服 植入物(可吸收) 长度 管路(直径一致) 体积 流体 .精品课件. 生物负载的测定 * .精品课件. 生物负载的微生物鉴定 鉴定的意义 通过微生物的鉴定,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来源,为日常微生物的控制提供依据;灭菌工艺的的适合性提供依据(是否存在耐受特定灭菌因子的芽孢菌的存在)。 通常鉴定的方法 ※常规鉴定:染色特性;细胞形态;菌落;选择性培养的使 用;生化特性; ※分子水平鉴定:DNA测序后与数据库提供遗传序列比对。 * .精品课件. 生物负载测定方法的确认 若测定方法中包括采集产品上微生物,则对该技术适当性的评价; ※确定回收率,以便得到修正系数; ※液体类的产品非常便捷,通常不需要回收率. 对包括培养条件和微生物计数技术在内的微生物计数适当性的评价; ※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单一培养基能有效培养出来的。 微生物鉴定技术适合性的评价。 * .精品课件. 常规测定和数据判读 确定样品大小和取样频率。 测定方法要规定,并形成作业指导书 根据生物负载的使用目的确定鉴定的程度,通常鉴定是否存在芽孢 生物负载数据用于确定灭菌工艺的处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