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灯下漫笔》说课简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语文说课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灯下漫笔》说课简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师玲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灯下漫笔》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散文鉴赏教学的起始课,它是一篇非常有典型意义的杂文,鲁迅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入解剖,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憎恨和对国民奴性人格的批判。全问激情饱满,情理交融,语言有力。本课的成功教学能使学生在了解了杂文“显微镜式”的体式与功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深入观察、思考生活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也有着启发性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对于复杂的杂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相对来说要比以前的单纯的散文要繁琐,学生接触得相对较少,《灯下漫笔》既是名篇也是难篇,通过学习理清思路让学生掌握情理结合的方法自然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通过鉴赏关键语句,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品味鲁迅杂文的“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结合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2)抓住关键语句品位鉴赏语言,体会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领会课文中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国民奴性人格的尖锐抨击和批判,提高学生对社会政治现象的洞察力。   (2)体会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鲁迅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幽默犀利”是他的语言风格,本课也不例外。)   引导学生对行文思路进行分析,掌握文中以小见大的构思特点,根据鲁迅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特点鉴赏其有力的语言。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深沉情感:对封建主义暴政的憎恨和对国民奴性人格的同情。   二、 说教法   分析法   讨论法   三、 说学法   通过对结构的清理,对语言的揣摩,鉴赏把握作者强烈的情感。   四、 说步骤   引入新课——整体感知——品味鉴赏——拓展阅读——小结全文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 介绍鲁迅及其作品   2、 导入新课:林语堂曾这样评价鲁迅“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亦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是啊,鲁迅的斗争精神可谓无孔不入。那么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灯下漫笔》一文中,他又将矛头指向了哪里呢?(运用林语堂形象有趣的评论激起学生研讨本课的兴趣)   (二) 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三个引导性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阅读全文,理清脉络。   思考:   1、作者从现实生 活中的一件什么小事联想到了重大社会问题?   2、作者对中国历史是怎样进行总结的?   3、作者所号召的第三时代是什么时代?   提示:   第一部分(1—5)由兑钞小事引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这一深刻思想。   第二部分(6—11)结合史实,回溯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总结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第三部分(12—14)讽刺现实,展望未来。发出对第三时代——“人”的时代的召唤。   (三) 品味鉴赏(分别对各个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品味鉴赏)   1、 鉴赏第一个部分中体现出来的“以小见大,由事入理”的结构特色。   ⑴请同学们概括出这是一件什么小事?(以钞兑银)   ⑵鲁迅由此事联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极易变成奴隶)   ⑶兑银小事与“极易变成奴隶”之间有何关联?(心理变化类似)   2、 重点鉴赏第二个部分中鲁迅“披情入理,情理交融”地批驳正史观点的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深沉的

文档评论(0)

134****78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