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分析报告.docVIP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节 结核分枝杆菌试验活动风险评定汇报 生物因子 (一)通常特征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于1882年由德国微生物学家Koch发觉并证实为结核病病原菌。1886年,Lehman和Neuman正式将其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菌。 1.形态和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大小约(1~4)μm×(0.3~0.6)u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有时呈V、Y、人字型排列,无鞭毛和芽孢。多数学者认为结核分枝杆菌无荚膜。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萋-尼氏(Ziehl- Neelsen)抗酸性染色法染色,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展现红色,其它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结核分枝杆菌除正常经典杆状形态外,在陈旧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经典,可呈颗粒状,串球状,短棒状,长丝形等;或受物理原因、化学原因,和药品等原因影响,而展现异常改变;另外,还有可经过在内在电镜下观察细菌滤膜滤过型、细胞壁缺损或丧失细胞壁缺点L型,和存在于结核病灶、浆液性渗出液等样品可看到革兰染色阳性颗粒球状微粒型。 2.生长特征和培养   结核分枝杆菌为缓慢生长细菌,较一般细菌生长十分缓慢,在动物体内繁殖代时约为15h,在家兔角膜中约需要20~22h,在巨噬细胞内月需要15~20h。体外生长时营养要求高,可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素或动物血清等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适PH6.4~7.0,在35~40℃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常见培养基有罗氏培养基、小川培养基、油酸血清(白蛋白)琼脂培养基和苏通液体培养基等,在良好培养条件下,生长代时约18~24h,培养2~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而在液体苏通培养基内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 3.生化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基苯磺胺、N-甲萘基乙烯二铵盐酸盐形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牛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性分枝杆菌不能产生硝酸盐还原酶,所以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判别。结核分枝杆菌缺乏烟酸酶,故不能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烟酸,在培养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时烟酸聚集量较牛分枝杆菌及其它分枝杆菌高。烟酸砒啶环氮和联苯胺及溴化氰作用后,展现桃红色或红色沉淀反应。经过烟酸试验能够将结核分枝杆菌同其它分枝杆菌区分。 4.免疫学特征 抗结核免疫反应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起着根本作用,免疫系统能有效地抵御大多数感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大多数人(约90%)在其一生中并不能发展成患有结核病。然而,当和免疫系统疾病同时存在时,如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点病毒(HIV),发展为结核病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关键是以T细胞为主细胞免疫。当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未活化巨噬细胞抗菌活性弱,不能预防所吞噬结核分枝杆菌生长,但可递呈抗原,使周围T淋巴细胞致敏。致敏淋巴细胞可产生多个淋巴因子,如IL-2、IL-6、INF-γ。这些因子和TNF-α共同作用可杀死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属于感染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即只有当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存在体内时才有免疫力。一旦体内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全部消失,则免疫也随之不存在。 5.遗传特征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序列有4400多万bp,包含了4000多个基因,有很高鸟嘌呤(G)和胞嘧啶(C)含量。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一样分枝,关键有北京家族、东非-印度分枝、中亚或德里家族、哈勒姆家族、拉丁美洲和地中海家族等,其中北京家族有高毒力和高致病性。 耐药性 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性机制关键是靶编码基因突变所致。结核分枝杆菌自然耐药突变率为10-10~10-5之间。当结核分枝杆菌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后,其对耐药敏感性表型发生改变,这么突变是随机、自发,并和是否和药品接触无关。在一个菌群中,耐药个体出现是以一定频率产生,并伴随药品对敏感菌体杀灭选择作用,耐药菌体百分比逐步增加,直至成为耐药菌优势菌群。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分为原发耐药、初始耐药和继发耐药,但结核分枝杆菌会出现交叉耐药情况,即对一个药品产生耐药后,同时又对另一个药品也产生敏感性改变。 起源 结核杆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结核病是一个古老疾病,可能有了人类以后,很快就有了它存在。1965年,法国学者Sylvius依据解剖了死于所谓“消耗病”或“痨病”人尸体,发觉肺脏及其它器官有颗粒状病变,依据其形态特征称之为“结核”。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21前女尸身上发觉左上肺门全部有结核病灶。所以,结核名称就此被应用至今。 传染性 因结核病病变进展患者痰中带有大量结核杆菌,故这类患者是结核病关键传染源,痰中结核杆菌越多,传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