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化学》教案
第 23~24 次课 4 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九章 风味化合物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食品的呈香机理,食品中常见气味物质的气味。
了解食品香气的形成途径。
了解风味物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了解植物性食品及动物性食品及发酵食品的呈香物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香味物质的气味特点,香气的形成途径及其分析。
难点:
香气的形成途径及分析。
四、主要参考资料
《食品化学》,王璋、许时婴、汤坚 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4;
《食品化学》,刘邻渭 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 3;
《食品化学》,谢笔钧 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6, 6;
五、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
辅导手段: PPT
板书:板书 +多媒体
主要内容:
味觉和非特殊滋味感觉
蔬菜、水果和调味料风味
风味分析
《食品化学》教案
第 23次课 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味觉和非特殊滋味感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食品的呈香机理,食品中常见气味物质的气味。
了解食品香气的形成途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食品甜味的呈香机理
难点:
食品甜味的呈香机理
四、主要参考资料
《食品化学》,王璋、许时婴、汤坚 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4;
《食品化学》,刘邻渭 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 3;
《食品化学》,谢笔钧 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6, 6;
五、教学进程
主要内容
9.1概述
⑵ 9.2 味觉和非特殊滋味感觉
9.1概述
一、风味是指以人口腔为主的感觉器官对食品产生的综合感觉二、风味物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嗅觉、味觉、 视觉、触觉 )。
(1)成分多,含量甚微
(2) 大多是非营养物质
;
;
(3) 味感性能与分子结构有特异性关系 ;
多为对热不稳定的物质。
三、食品的基本味(原味) (origianl taste)
酸、甜、苦、咸。
四、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味感的关系
1.化学上的“酸”呈酸味,
2.化学上的“糖”呈甜味,
3.化学上的“盐”呈咸味,
4.生物碱及重金属盐则呈苦味。
9.2 味觉和非特殊滋味感觉
9.2.1 甜味与甜味物质
一.呈甜机理
夏伦贝格尔 (Shallenberger)曾首先提出关于风味单位的
AH/B
理论,对能引起甜味感
觉的所有化合物都适用。
1.风味单位是由共价结合的氢键键合质子和距离质子大约
3?
的电负性轨道结合产
生的。因此,化合物分子中有相邻的电负性原子是产生甜味的必须条件。
2.其中一个原子还必须具有氢键键合的质子。
3.氧、氮、氯原子在甜味分子中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羟基氧原子可以在分子中作为
AH 或 B,例如氯仿、邻 -磺酰苯亚胺和葡萄糖。 β -D- 吡喃果糖甜味单元中 AH/B 和γ
定域之间的关系
补充学说
最近,对这种学说还增加了第三个特性,以补充对强甜味物质作用机制的解释。
1.甜味分子的亲脂部分通常称为γ, 一般是亚甲基 (-CH2-) 、 甲基 (-CH3) 或苯基
(-C6H5) ,可被味觉感受器类似的亲脂部位所吸引。
2. 强甜味物质能产生完美的甜味,其立体结构的全部活性单位 (AH 、 B 和γ )都适合
与 感受器分子上的三角形结构结合,这就是目前甜味学说的理论基础。
局限性
1)不能解释多糖、多肽无味。
2) D 型与 L 型氨基酸味觉不同 , D- 缬氨酸呈甜味, L- 缬氨酸呈苦味。
3)未考虑甜味分子在空间的卷曲和折叠效应。
9.2.2 苦味和苦味物质
一 . 呈苦机理
苦味和甜味同样依赖于分子的立体化学结构, 两种感觉都受到分子特性的制约, 从而
使某些分子产生苦味和甜味感觉。
多数苦味物质具有和甜味物质分子一样的 AH/B 部分和疏水基团, 位于感觉器腔扁平
底部的转移感觉器部位内的 AH/B 单位的取向, 能够对苦味和甜味进行辨别。 如果一种分
子的几何形状能够在两个方位定位,将会引起苦味 -甜味相应。
沙氏理论认为苦味来自呈味分子的疏水基, AH 与 B 的距离近, 可形成分子内氢键,
使整个分子的疏水性增强, 而这种疏水性是与脂膜中多烯磷酸酯组成的苦味受体相结合
的必要条件。
二.食品中重要的苦味化合物
苦味在食品风味中有时是需要的。 由于遗传的差异, 每个人对某种苦味物质的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而且与温度有关。一种化合物是苦味或是苦甜味,这要依个人而定。
糖精、苯基硫脲、肌酸
茶叶、可可、咖啡中的生物碱
苦味是饮料中的重要风味特征,其中包括咖啡、可可和茶叶等。
奎宁可作为饮料添加剂。 在酸甜味特性的软饮料中, 库位与其它味道调和, 使饮料具有清凉兴奋作用。
咖啡因在水中浓度为 150~ 200mg/kg 时,显中等苦味,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 VIP
- 外研版五年级上册英语Module6-01Unit1课件.ppt VIP
- 基于世界技能大赛技术规范的货运代理沉浸式模拟训练研究.pdf VIP
- 家居平面图设计方案介绍.pptx VIP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word版 有答案).docx VIP
- 螺旋离心泵设计.doc VIP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word版 有答案).docx VIP
- 6T厨房管理课件.pptx
- 每日听书《我有自己的宇宙》导读.pdf VIP
- 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试题附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