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4).doc

小学数学_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4).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96—9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会在集合圈中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公因数,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列举、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前作业,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指生展示,展示完师电脑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总结列举法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小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多是几厘米? 猜想:小正方形的边长1、2、3、6与长方形的长24和宽18之间有什么关系? 列举18的因数和24的因数。(指名答) 验证:对比观察18和24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师:1、2、3、6既是18的因数,也是24的因数,我们就把1、2、3、6叫做18和24的公因数。 师:18和24的公因数中哪个最大啊? 生:6最大 师:我们就把6叫做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总结列举法。 师:刚才我们分别列举出了18和24的因数,又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列举法。 2.教学集合圈 师: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看出它们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圈的形式表示出来。 师:左边的集合圈表示18的因数,右边的集合圈表示24的因数.因为它们有公因数1、2、3、6,所以我们可以把两个集合圈合在一起。 教学五部分: 问1:现在你还知道左边的集合圈表示的什么吗?(指名答) 问2:右边的集合圈呢?问3:两个集合圈相交的部分呢? 问4:左半部分又表示什么呢?问5:右半部分表示的什么? 集合圈练习。 先列举出16和28的因数,再填集合圈。 指生展示汇报。 3认识短除法 师:同学们,除了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有一种方法也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但是需要你用心观察,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先把18和24分解质因数。 短除法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 问:现在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用短除法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短除法练习,用短除法求12和16、27和9的最大公因数,指名学生展示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找18和3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扎花束:花束队 问: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其实在求什么?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完成在练习本上。 3.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就已经在研究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了!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最后阶段,大脑发育正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开始转化,即使没有直接的奖励,为了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评价,他们也会努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本节课之前,孩子们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因数、倍数的含义,初步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效果分析 数学是思维的数学,如果数学课堂以解题为主,孩子的思维不能暴漏出来,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就荡然无存。当学生思维暴露进行表达时候,往往不能很正确、全面的进行表达,因此本节课我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落脚点。通过一节的学习,孩子们理解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列举、归纳概括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本节课取得了比较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加减法(一)》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16的因数: 28的因数: 16和28的公因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