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 唐诗三首《石壕吏》实用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 唐诗三首《石壕吏》实用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壕吏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通过朗读、鉴赏,了解该诗的思想感情,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给劳动人民的痛苦,体会杜甫诗歌的人民性。(重点) 3、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形成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重难点) 课时:一课时 史实导入 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探历史,读读古诗。 755-763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重大事件,是什么?(生答)唐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王朝在民间大量征兵。老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有位诗人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他是谁?杜甫为何人也? 诗人杜甫用凝重的笔记下了这段凄苦悲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石壕村……(P187) 教学过程 题解 作者简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唐代伟大的诗人,原籍襄阳。他和李白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少年时刻苦读书,具有宏大的政治理想,曾到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一带游历。中年以后来到京城长安,希望能抒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安史之乱起,任左拾遗,有很多时间在兵荒马乱中流亡。公元759年,到达四川,在成都定居过一个时期,曾担任过工部员外郎的挂名差使,因此人称“杜工部”。公元768年,他离开四川,在湖南、湖北一带漂泊,最后病死在湘江舟中。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提示了社会的矛盾,是一面时代的镜子,被人们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他各种诗歌体裁都运用得非常成功,表现手法丰富多彩,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瑰丽精练,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诗歌的高峰,在文学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 行文背景 学生自读,说说你遇到的难点字词,请学生注音并解释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逾 看 邺城 戍 妪 役 咽 2)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线字词 暮投石壕村 老翁逾墙走 吏呼一何怒 三男邺城戍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范读——齐读——表演读(学生点评) 诗歌鉴赏 1)该首诗描述了怎样一件事?其中你有何感触?(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 7、合作探究 对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探究.) 1)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3)最终抓到人没有?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4)老妇人是真的自愿去服役?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5)夜深了,谁在哭?作者为什么深夜还不睡?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8、讨论 综观全文,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表达了其怎样的思想感情?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 9、巩固练习(背诵全文) 10、作业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尝试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并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板书: 石壕吏(杜甫) 吏:捉、怒、呼、逼(凶狠残暴) 忧国忧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妇:出、啼、苦、走(心酸凄苦) 教学反思: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廷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诗歌教学,历来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教学呢?我认为教学方法还要分三个教学环节来进行。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一项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来设置。如:本诗《石壕吏》可从战争题材入手,也可从作家的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了解作者生活年代,这对了解作品思想内容是很有帮助的,方式可用引导式。如教师课前导语: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发生,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也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也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海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并擅长诗词写作,喜欢搜集各科教学资料,与广大网友分享,以资教育教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