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元旦也是过年作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来元旦也是过年作文 童年时期的元旦,过得十分简朴。 元旦这一天,大队、小队队房大门口的垛子上,村小学的杩头上都要张贴几幅 “欢度元旦 ”的红色斗方儿,在街道两侧醒目的墙壁上斜着贴一些条形的彩色标语,整个村落就一下子有了节日的气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动干锅,麻油烧开时的那一股浓香的味道溢出低矮的土屋,弥漫在山村的角角落落,飘荡在角角落落的上空。凝聚了故乡浓浓的风情风韵,诠释着大山深处哪一种乡村温馨、祥和的底色和浓浓淡淡的古韵风情 当时,我正在村小读书。 阳历年的前几天, 我们除了上课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排练节目。每天吃过下午饭后就来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遍一遍地反复排练着每一个节目,节目的形式大多是合唱, 排练的内容多数是《在北京的金山上》、《闪闪的红星》、《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等当时最为流行的歌曲。排练时老师都要给每一首歌曲设计一种队列的造型, 编排一些能表现主题的动作,做到律动与节拍的和谐统一。我们每个孩子都穿着臃肿的衣服,满怀激情用尽全身的力,扯足嗓子唱着每一首歌。那一首首歌曲 铿锵有力、跌宕起伏、催人奋进的节奏,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烙上了纯真的思想印迹。 大人们也不闲着, 他们白天打井、 修水库、搞农田基本建设,晚上也要排练节目。他们排练的是《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等剧本的整场戏。大人们演戏都有专门的行头,各角色都有各自的服装,穿上服装后都挺像一回事儿,不亚于电影里的演员。我最喜欢《沙家浜》里郭建光穿的那一身衣服,笔直的裤子,展刮刮的上衣,穿在身上十分精神。 终于等到阳历年这一天了。 演出前,村礼堂门前在鼓架上支起了大鼓,挂起了铜锣。一个后生一手打鼓一手敲锣,一阵紧一阵慢,手若翻花,一派阳光之气,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鼓锣声声招呼着全村的老老少少。妇女们赶紧收拾好碗筷、关好门窗、圈好鸡猪,穿上吊面皮袄围上自己喜爱的头巾;小伙子们用梳子蘸上水把头梳理得亮亮晶晶;大姑娘们把辫子辫得紧紧的还扎上了红头绳,穿上自己平时不舍得穿的衣服;男人们叼着烟斗,个个身上还留有炸糕的香味儿一拨一拨来到了礼堂 晚上的节目一看,阳历年也就算过了。 那个时代乡村文化落后、 生活贫困,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文化娱乐活动,但自练自演的文艺节目丰富了 山村的文化生活,给成年累月劳作的人们补给了精神食粮。故乡的阳历年积淀了那个年代乡村浓重的文化底蕴,创造了厚重的乡村历史 [原来元旦也是过年作文 ]相关文章:

文档评论(0)

150****72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