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
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 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
任务一: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 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
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
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 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
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 “面对大
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
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 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
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
上写了两句话: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 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 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 实在欺人太甚, 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诗歌。
3、根据课下注解掌握“铭”的文体知识。
自学检测一:
1、本文作者 ( ),字梦得,( )代文学家。其诗风格豪健、俊朗,
后人称之为“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诗歌《 》。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 )或( )的文字,后来演
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押韵的, 属于古代的骈体文。 常见的铭有( )
( )。
答案:刘禹锡,唐代,“诗豪”《秋词》
2、警戒自己,称颂功德 座右铭 墓志铭
任务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自学检测二: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陋室铭( )德馨(
( ) 西蜀( )
)鸿儒
(
)案牍(
) 苔痕
2、解释字词。(包括课下注解和已经学过的字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
)。
(2)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
)。
(3)斯(
)是陋(
)室,
(4)惟(
)吾德馨(
)。
(5)谈笑有 鸿(
)儒(
),
(6)往来无 白丁(
)。
(7)可以调(
)素琴(
),
(8)阅金经(
)。
(9)无丝(
)竹(
)之乱耳,
(10)无案牍(
)之劳形(
)。
(11)孔子云(
):“何(
)陋之有?”
3、古今异义词。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样子。
4、掌握活用词。
①有仙则 名
名词活用作动词
释义:
②有龙则 灵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释义:
③苔痕上阶绿
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
释义:
④无丝竹之 乱耳
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
释义:
⑤无安牍之 劳形
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
释义:
5、一词多义
之:( 1)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助词,用于
标明前置宾语。(宾语前置的标志。)
找出课文的“之”的句子,判断是哪一种用法。
答案: 1、míng,
xīn , r ú,
dú, t ái, shǔ
2、( 1)就
出名,有名
(2)灵验
( 3)这
简陋
(4)
只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大
读书人
( 6)平民
(7)
调弄,弹奏
不加装饰的琴
(8)佛经
(9)弦
乐器
管乐器( 10) 官府文书
形体,身体
( 11)说
什么
3、答案:形体、躯体。
4、答案:①出名,有名。②灵验。 ③爬上,长上。 ④使 受到扰
乱。
⑤使 受到劳累。
5、(1)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何陋之有:助词,用于标明前置宾语。(宾语前置的标志。)
任务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节奏)。
2、朗读指导。
①找出文章的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②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意。
③“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
的文句(“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
④“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最后两句。 4 2、按上述要求自由朗读全文。
3、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请按照直译法和意译法疏通文意,并指出哪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