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_《记承天寺夜游》教师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月 日 PAGE PAGE 1 PAGE 1 第三单元 10短文两篇 主备人:李朝凤 审核人:雷敏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2.概括内容,把握感情。 3.品味语言,理解写法。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2.概括内容,把握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写法。 《记承天寺夜游》 一、课前导学 (一)情景导入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诗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或思念家乡亲人,或追忆在外漂泊的亲友,或寄托祝福,或表达相思。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自主学习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宋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遂(suì)   寝(qǐn)   相与(yǔ) 藻(zǎo) 荇(xìng)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4.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用色入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读) 5.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6.朗读指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整体理解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交流点拨】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交流点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清闲的人。 (4)“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交流点拨】一个“闲”字饱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心情的寂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三、合作探究  步骤三 文本精读 赏析佳句 1.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文章最后一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交流点拨】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到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到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到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四 总结课文  1.课堂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2.拓展延伸: 积累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佳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五、课后练习

文档评论(0)

uuha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