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蚯蚓的养殖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红蚯蚓的养殖技术 在农村,我们时常能见到红蚯蚓,如果打算在附近池塘边钓鱼的话,还会在家门口的土里挖些红蚯蚓,其实它不只有钓鱼这些作用,还有很多的用处,因此还有一些人开始单独养殖起来了。那么接下来松鼠哥就给大家来介绍下红蚯蚓的养殖技术吧! 红蚯蚓的养殖技术 1、分期饲养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是否能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因为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2、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厘米到20厘米,一直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适时采收,在以往的资料中,介绍年收获蚯蚓3次至5次。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与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3、轮换更新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但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还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4、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种蚓管理 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万条至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2)孵化床的管理 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至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一两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3)前期幼蚓管理 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 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 5、养殖密度的控制 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现如今,红蚯蚓的用途是越来越广了,市场需求也比较大,因此养殖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想要有好的养殖成果,还是需要掌握一些相应的养殖技术哦,觉得本文对自己有帮助的话可以保存本文哈! 关于红蚯蚓养殖技术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蚯蚓规模化关键养殖技术

文档评论(0)

松鼠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松鼠知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