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蚯蚓养殖技术技巧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红蚯蚓养殖技术技巧讲解 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里的无脊椎动物,因为经常被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而且能够吞食土壤,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的性质,有着不错的经济用途,因为繁殖迅速,食性杂,非常适合人工养殖,而市场有一种红蚯蚓,体表刚毛细而密,体色柴红,是蚯蚓里比较好的品种,接下来一起去看看红蚯蚓的养殖技术吧。 一、分期饲养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二、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适时采收,年收获蚯蚓3次至5次。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三、轮换更新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四、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种蚓管理。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万条至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2、孵化床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至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一两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3、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对于红蚯蚓的养殖技术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如果农民朋友也有想养殖蚯蚓的,最好是了解好行情后再决定,养殖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饲养管理,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红蚯蚓养殖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芦笋价格多少钱一斤?高产芦笋应该怎么种植?

文档评论(0)

松鼠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松鼠知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