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
i
PAGE
PAGE #
茶与婺源的经济社会发展
婺源产茶始于汉,盛于唐,兴于今。婺源茶业是随着经济社会发 展而发展,茶业经济不但见证了婺源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轨迹,而且 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茶史追寻
婺源自古是个山徒而弗车,水激而弗舟的偏僻山区,唐开元 28年
(公元740年)设县治。此前婺源就已是名闻遐迩的著名茶区。唐陆 羽(公元733 — 804年)所著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茶经》中,就有
“歙州(茶)生婺源山谷” 的记载(婺源古属徽州)。《茶经》所载不 仅充分说明了婺源的产茶历史,而且充分证明了婺源当时在全国产茶 地区中的地位和所产茶叶的品质优势。《宋史?食货志》载:“顾诸之 紫笋,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 皆绝品也”。这不仅说明婺源茶的优异品质,而且充分证明在信息闭塞 时代,婺源茶叶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盛誉。基于此,《新安广录》说:由 于当时婺源茶品质优异而直接上贡,被蠲减茶税,以利发展生产。明 清时期,婺源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化,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 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研制出“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 灵山茶、济溪上坦源茶”四大名家茶,成为贡品,直达宫庭,并受嘉 靖皇黄帝钦赐“金竹峰” 金字牌匾。清中叶婺源茶叶出口达到鼎盛, 婺源县誌有“年产茶叶5万担,制成精茶10万箱”的记载。1896年, 清何润生《徽属茶务条陈》载: “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每年经销洋
庄三万数千引(一引为50公斤)。歙、休、黟次之。四县之茶均属绿 茶,婺源所产者为上品”。民国廿六年(1937年)朱美予在《中国茶业》 一书中载“皖南产茶区域为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 县,六县中之婺源茶区面积之大,产量之多,推为第一” 。新中国成立
以来,婺源茶叶得快速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荣获“中国茶叶之 乡、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出口第一 县”称号。婺源茶业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不但发展壮大,而且成为 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支持推动婺源旅游产业的支柱 产业。
二、茶与社会
婺源境内黄山支脉绵延起伏,群峰逶迤,形成许多蜿蜒交错的支 脉。山多田少,土壤多半为通透性、透水性和保水性良好的酸性红黄 壤土、乌沙土、冲击土等。植被茂盛,云雾弥漫,气候温暖湿润,雨 量充沛,而且多是霄雨昼遁,适宜茶树生长,茶树饱受雨露阳光的滋 润。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奠定了婺源绿茶优异品质。
自唐始婺人业茶者日益增多,其时浮梁茶叶集散中心地位的确立, 进一步加快了婺源茶事活动的繁荣,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宋、明 时期,婺源茶叶在全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县业茶者十之有四。 明末到清中叶,县人业茶者达十之六七,茶叶生产达到历史高峰,并 且飘洋过海,进入国际市场。美国威廉 ?乌克斯所著《茶叶全书》中 不但盛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
PAGE
PAGE #
优者”。同时写道“ 1785年,英国自由党数人以当时的各种茶名为韵语 作诗,讽刺保守党政客鲁里勋爵,其诗曰‘茶叶色色,何舌能别?武 夷与贡熙,婺绿与祁红,松萝与功夫,白毫与小种;花香芬馥,麻珠 稠浓’。”由此可知,婺源绿茶在十七世纪(甚至更早)就已进入英国 市场,并为英国上层贵族普遍喜爱。由于业茶获利颇丰,在此 200余
年中县人业茶者激增,业内分工更为细化,有茶农、茶贩、茶商、牙 商、茶店、茶馆及为产业服务的各类工匠和运输工等等。据不完全统 计全县业茶者在县内外开设茶号 300余家。婺源县誌 记载:“詹天佑 曾祖父詹万榜因经销茶叶到广东,祖父詹世鸾承父业,并迁居广东省 城,后成为一位热爱家乡,乐善好施的开明商人。”著名茶号有:协和 昌、祥馨永、陆森香等等。上晓起村《江氏祖谱》记载: “在鸦片战
争中(1840年前后),婺源绿茶取道五岭(金竹岭、对镜岭、羊斗岭、 塔岭、新岭)至屯溪、至粤东,时谓之 ‘做广东茶’。彼时海岸既开, 业此者无不利市三倍,如我邑荷田方氏,上溪头程氏、上晓起对河叶 氏,皆作广东茶而至巨富。俗谚谓:“作广东茶发财如去河滩拾卵石, 盖言其获利丰而稳乃且速也,彼时邑人族人多业茶于粤中 ……”。业茶 者不仅成为徽商中的一支劲族,而且颇获利而家渐裕。婺源思溪、延 村、晓起、溪头、凤山、汪口等古建筑群,十之七八是业茶获利的产 物。如今已为婺源古建筑亮点,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更为重要的是 广大茶商长期在外,看到了域外世界的光彩和文明进步,纷纷怀着热 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朴素情感,以茶之利投资家乡修桥、修路等公益 事业,为家乡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婺源与外界相通的古驿道、村与村 之间青石小路,古建筑和名胜古迹无不凝聚着业茶者的心血和汗水。 他们成为时代文明的传播使者,为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药品网络推广方案(20210313191227).docx
- 药品网络推广方案0001.docx
- 药房十年庆典活动台本暨主持词(20210314040256).docx
- 莱阳五龙河宅科段综合治理工程堤防工程(20210307075429).docx
- 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怎么在合同中约定发票条款?(老会计人的经验)(20210312044301).docx
- 萨中二小工作汇报(20210314040321).docx
- 萨中二小工作汇报0002.docx
- 董事会奖励基金初探-法律规则与会计选择【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
- 融创项目计划和成本管理制度建设0001.docx
- 行业会议发言稿(20210309081833).docx
最近下载
- 酒店管理【运营前厅】亚朵前台入职培训基础手册.docx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河北邯郸市下半年市直事业单位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公开招聘(统一招聘) 工作人员228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8.3法治社会(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docx VIP
-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国标方法验证-气液比.pdf VIP
- 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毕业论文.doc VIP
- 2025年下半年河北邯郸市市直事业单位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统一招聘)2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国际法专业论文.docx VIP
-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doc VIP
- 《中国流行音乐》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