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导学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栏干拍遍空余恨,夕阳烟柳话弃疾 教学设想: 辛弃疾的词大开大合,内容上,包罗万象,如万花竞春,尤以气入词,充满狂放精神; 表现方式上以文入词,用以抒情,用以咏物,用以说理,进一步解放了词体;语言上熔铸百 家,为我所用,五光十色,光怪陆离;风格上亦刚亦柔,亦庄亦谐,其繁富多样为两宋其他 词人无法比拟。《唐诗宋词》中选取了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模块三中还学过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的时候学生读过 他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因此设想以专题学习形式引领学生走近这位千古词人,感 受词中的磅礴之气。作为词人,辛弃疾是相当成功的, “苏辛”并称,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 和手法,成为词创作上的里程碑似的人物;政治上,辛弃疾又是非常失意的。他的一生都在 为收复国土而呐喊、 奔走,但是壮志难酬已深深的烙上这位才华卓异的词人。 他用诗词来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 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 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 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 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辛弃疾词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 2、能了解典故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 3、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4、赏析词中的意境,理解并把握辛词的思想感情。 专题学习时间: 2 课时(预习 1 课时,学习 1 课时) 预习安排: 1、阅读梁衡的《把栏杆拍遍》 ,列举辛弃疾一生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悟。 朗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学习过程 个性设计 一、导入 二、鉴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朗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2、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郁孤台下赣江的水清澈呀,有谁知这里面落入了多少背井离乡人的泪。 面向西北眺望故都,可惜有无数座山遮挡。 青山再高,也遮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傍晚行于江边,正让我惆怅,岂知又闻深山里传来了鹧鸪的啼声。 3、思考探究 (1)前人评价这首词的手法是“借水怨山” ,试加评说词中的“山”和“水”这两个意象和情感。 上片寓情于景。前两句以虚笔写“清水” ,带出一个“泪”,表现山河破碎的憾恨,后两句写对故都的眺望,引出山的遮挡,表现对旧都故国的无限 思念,以上,在情感上是抑。下片前两句借山说水,渗透出一股豪放之气,在情感上是扬;后两句又借眼前之景,一边是江,一边是山,一像一声,渲染出内心深处的“愁” ,又是抑。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现在常常被引用,说说这句在本词中的含义和现在引用的含义。 本词中的含义:青山再高,也遮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国家虽然残破,但我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不变。现在引用的含义: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历史毕竟要发展,表达一种哲理。 4、齐声背诵这首词。 三、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词为宋孝宗乾道四年至六年( 1168~ 1170)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时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经八九年了, 却投闲置散, 不能实现杀敌报国的愿望。当他登上南京的赏心亭,满腔悲愤倾泻于笔端。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断鸿——失群的雁 江南游子——作者自称。宋时建康属江南东路,故云。 吴钩——一种弯形的刀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是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4、思考探究 (1)作者有志难伸而愁恨满怀, 却说山峰“献愁供恨”,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移情于物 (2)说说词中几处典故和比喻的含义。 典故一“季鹰归未” :这里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并不 是 了思 。 典故二“求田 舍” :表示自己在国 当 之 ,决不效法 翰和 汜,而以北伐的桓温自况,既感 蹉跎 月,又寄寓英雄收复河山的 抱。 典故三“ 犹如此,人何以堪”叙写自己 国的壮志 以 , 人感慨万端,老泪

文档评论(0)

153****37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