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述嘉峪关“天下雄关”碑的位置变迁
嘉峪关因“天下雄关”的美称而名声显赫。 被誉称“天下雄 关”,一是因关城雄踞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峭立于嘉峪山之麓, 巍峨宏伟,险峻天成,是万里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要塞、河西 第一隘口;二是因嘉峪关西门外的“天下雄关”碑立于几百年 前,书写气势,流传于人们的口碑之中,使得“天下雄关”广传 于世。
一、“天下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选址于嘉峪山西麓, 居高临下, 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 位置,关城四周依山傍水,关城南、北两翼长城扼守着宽约 15 公里的峡谷地带,南部的讨赖河谷和北部的黑山山脉与关相连, 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 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 附近烽燧、 墩台纵横交错,与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 军事防御体系, 是万里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要塞、 河西第一隘 口。
中国名关险隘称为“天下雄关”的有许多, 这些称誉只在口 碑中流传或刻在碑文中或写在匾额楹联之上,官方记载并不多。 如著名的剑门关, 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 阁楼正中悬一 横匾,书“天下雄关”。可惜,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 在 1935 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 石碑。现关楼是 1992 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 观的仿古式关楼。 再如著名的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匾额, 既不 知是谁作出这赞誉之词, 对书法作者也众说纷纭。 然而嘉峪关在 清朝仍被视为军事重地,多次维修并驻兵防守,为人们所重视。 关城内的碑、匾较好地保存下来,文人墨客也经常光顾,使它们 的誉称得到持久流传。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它们的名 声更加显赫, 这些誉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因此嘉峪关称为 “天下雄关”名副其实。
二、“天下雄关”碑的来历
“天下雄关”碑,碑体通高 3 米、宽 1.05 米、厚 0.78 米, 为青石质地,碑基下宽 1.56 米、上宽 1.36 米、高 0.4 米。碑正 中刻有“天下雄关”四字,字高 0.59 米、宽 0.45 米,右刻落款 为 “嘉庆十四年孟春, 肃镇总兵官李廷臣书” 小字一行。 为保 护此碑,于 1987年 9月修建六角六柱碑亭一座,坐南向北,碑 亭柱距 2.3 米、柱高 3.45 米。上盖灰瓦顶,装龙首兽形瓦。
“天下雄关”碑的来历,据《嘉峪关市文物志》记载:“清 嘉庆十四年( 1809)甘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见关 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后来镌刻成碑,立于嘉峪关 东坊一里道左。后又移至关城西 165.7 米处,坐南向北。”李廷 臣当时是肃州镇总兵, 嘉峪关营是他管辖之内。 肃州镇总兵官职, 是清王朝设在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的绿营兵司令官,驻肃州城
(今酒泉市)。顺治四年( 1647),设肃州协。康熙三十年 (1691), 升置总兵。 统辖金塔寺协、 嘉峪关营、 肃州城守营等, 统兵员额, 康熙时为 9788名,乾隆时为 10610名,嘉庆时为 8674 名。
三、“天下雄关”碑位置变迁
“天下雄关”碑原位于关城西门外 165 米处的戈壁滩上。 碑 曾断为两节,经修复后粘连在一起。 2002 年,搬入关城东闸门 内碑廊东端,保存较好。现在原址树立的碑为近年所建仿品。 1989 年 1 月 17 日,“天下雄关”碑被嘉峪关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
《嘉峪关市文物志》中记载,“天下雄关”碑最初并不在西 门外,而是在“嘉峪关东坊”。 “嘉峪关东坊”在 《辛卯侍行记》 里有记载,作者陶保廉 1891 年随其父由西安到新疆迪化赴任, 当时他从酒泉向西途经嘉峪关, “自肃州试院启行”, 过北大河、 丁家坝、安远寨等地向西行进,未到关城时在路途中看到 “四 里有木坊,题‘嘉峪东关 (近处多沟,皆沙河支流,石碛分隔。 想夏间必涨阔,每沟下流得土壤,乃有小村)。二里过沙河(关 南校场,又南为仁寿山,有九眼泉,东北流为沙河,溉田数顷。 经关之东,又东北潜于沙漠),循关北长墙行,向西南上坡,入 嘉峪关外城东门”。从这些地貌的描述中可推断,“嘉峪关东 坊”在关城以东,现嘉峪关村一组和文物景区所处位置。 《嘉峪 关市文物志》 中的“嘉峪关东坊”和“南校场东二里有东关坊一 座”记载一致。由此看出当时碑的位置在现在的东闸门以外处。
“天下雄关”碑立于 32 年后,林则徐途经嘉峪关时有记载: 清道光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1841年 7月 13日),林则徐在 浙江镇海前线接到遣戍的命令, 次日便踏上漫漫戍途。 他到达嘉 峪关的时间是 1842 年 10 月 10 日,《嘉峪访古探幽》中写道: “道光二十二年阴历九月初七日,即公元 1842年 10月 10日, 林则徐一行由肃州出发到嘉峪关, 他将沿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