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海德格尔的“大地”概念.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析海徳格尔的“大地”概念 海德格尔的大地概念和世界概念有独特意义, 作为他存在主 义哲学观的重要概念,有必要做详细分析。他的“大地”概念与 中国传统哲学有内在相通性。其实西方现象学研究与中国庄子、 禅宗,乃至心学一脉都有关联。虽然两者思维产生的文化背景大 相径庭,但从其思维上看有共通性和启发性。首先,在道体,或 者说存在的角度来讲,两者研究的本源追溯一致。 面对自然和艺 术,体悟出非日常经验层面的存在。其次,从分析方法上讲,现 象学的中止判断、悬置与庄禅美学的弃知、顿悟相通。他们不是 科学式推演,而是找到“还原”法,以心相契地返回“根”上发 现存在本身。这种直觉并非婴儿式的,而是见山见水的第三境, 是摈弃知识后的“二度直觉”。再次,与其说是主客合一,不如 说它们对心的发现和对美的观照是在超越主客分别的境界中实 现。现象学打破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主客两分, 而关注知觉与知 觉对象同一;这一点与老庄的物我两忘类似, 都是冥合状态。“虚 室生白,吉祥止止”,在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中直探本源。 一、作为反身隐匿之所的“大地” 海德格尔重视“存在”和“此在”。存在是存在者之存在。 海德格尔用“此在”是为了强调“人”和存在特有的亲近。人, 领会着存在。海德格尔将此在的研究称作“基础存在论”: “哲 学是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 它从此在的诠释学出发,而此在的诠 释学作为生存的分析工作则把一切哲学发问的主导线索的端点 固定在这种发问所从之出且向之归的地方上了。” [1] 此在在世 界中存在, 此在与“世界”不可分离, “世界就始终是非对象性 的东西,而我们人始终隶属于它。” [2] 明确了“人”不同于其 他存在者的特殊性,也了解了“世界”概念,那么,与“世界” 概念相对应的“大地”概念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说“大地”: “只有当大地作为本质上不可展开的东西 被保持和保护之际――大地退遁于任何展开状态, 亦即保持永远 的锁闭一一大地才敞开地澄亮了,才作为大地本身而显现出 来。” [5] 大地在尚未被揭示状态时,才显示自身。科学量化并 不能带我们深入理解大地, 因为大地的本质是锁闭。 在锁闭的大 地中,“有着相同的自不相识”。自然物处于和谐的秩序中,人 无法掌控。沉默是面对大地最好的方式。 但既然大地是锁闭的, 与我们何关呢?锁闭的大地又因何与 我们人类的世界发生关联呢?“大地是一切涌现者的反身隐匿 之所,并且是作为这样一种把一切涌现者反身隐匿起来的涌现。 在涌现者中,大地现身而为庇护者。” [6] 海德格尔这里举了神 庙的例子, 认为神庙这一艺术作品开启着世界, 同时把世界置回 大地。锁闭的大地是我们的反身隐匿之所, 它在人类意义世界的 命名下“显示”在人的意识中。大地一直存在着,生生着,而我 们人类“制造大地”: “把作为自行锁闭者的大地带入敞开领域 之中。” [7] “世界建基于大地,大地穿过世界而涌现出来。” 由于有世界,大地才在人的意识领域中显现出来。 那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将大地带入到敞开领域呢?海德格尔 给出的答案是艺术。 因为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 入作品。” [8] 艺术作品显现物的普遍本质,它通过艺术家释放 出自身的生命力, 达到纯粹自立。 艺术作品是人类探索真理的典 型方式。作品通过真理的自行置入,本身开启出来领域:建立一 个世界、制造一个大地,它给人们展示出这一构建意义的行动。 人们制造大地, 建立世界, 但大地与世界间是一种“争执” 关系。因为大地是具有无限性的,而人类建构的意义世界、找寻 的真理都是有限的、相对的。对无限的、沉默的大地的探索注定 不是容易的, 而我执的人类妄想逃脱大地的束缚, 用人类建构的 智慧战胜一切, 这显然与大地是对立的。 真理就在这艰难的争执 中获得。 在有限与无限的纠缠中大地被世界彰显, 世界也不离大 地这个根基, 如海德格尔所说, 本质性的争执使争执双方自我确 立。而在这有限试图彰显无限的过程中, 真理遮蔽的绝对性是不 可避免的。 很多哲人都说过人是处于被抛状态:庄子说人“无遁”于 世;陶渊明说人生如寄; 海德格尔说在我们之先, 已有澄明之境、 视野、尺度的存在。澄明之境是生生的、不会停息的。但人的生 命有限,又想在有限的境域内拥有更多东西,于是就有了拒绝、 伪装,人类意义世界的错误在本质上无可避免。 二、老子之“道”与海德格尔之“大地”的比较 我们可以试着用老庄的思想略解海德格尔的观点, 虽不能完 全对应, 但对理解海氏的艰涩或许有帮助。 这里不做语词概念意 义的比较,而是思路和语境的对话。 海德格尔对老子思想有直接的研究反思, 他说老子的“道” 是“那为一切开出道路之道路 ’道’这个词中隐藏着思想 着的说的全部秘密所在, 如果我们让这名称回复到它未被说出的 状态,而且使此‘让其回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