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
今天我讲的题目叫“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的开始,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习惯称过年、过大年。我们常说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间,围绕“辞旧迎新”主题,在中国形成了丰富的关于春节的礼俗生活实践。
对于中国人来讲,春节是第一大节日。无论是内心深处,还是生活行动,春节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生活期待、生活实践和生活时间,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基础。
一、何为春节?
今天的春节是指农历新年。历史上的春节则是指立春。
立春是24个节气中首个节气,是迎接春天到来的仪式。《月令》中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立春前三天,天子斋戒,立春日,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的郊外迎春,祈求丰产丰收。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今天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外陈村保留了梧桐祖殿,这是一座春神句芒庙,保留了立春祭祀的古老传统:祭春神、鞭春牛、尝春、咬春。迎春时,在民间各地有打春牛,就是用木头做骨架子,用泥塑做牛的形象,取泥塑的土的日子必须是冬至后的辰日。打春牛要用彩色的鞭子打。春牛的尺寸为三尺六寸五,象征365天,春牛的尾巴是一寸二,象征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打春牛的鞭子是二尺四寸,象征着24个节气。春牛肚子里有五谷。打春牛是各地官方和民间举行的重要的春耕动员大会,打了春牛就拉开春耕大忙的序幕。打春牛也叫鞭春、打春,妇女还要戴春,就是穿各种各样好看的衣服,尤其是绿色的衣服。打春牛中有人会专门扮演春神句芒的形象。据《山海经》记载,春神句芒为“人面鸟身,乘两龙”,辅佐伏羲,死后成为草木之神、生命之神。由此可见,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农耕生产。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二字。”崔道融《春闺》写道:“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辽阳在何处,莫望寄征袍。”宋代王安石《次韵冲卿除日立春》:“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今天的立春习俗和传统的立春习俗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吃春饼、吃春盘、吃春卷等,我们叫咬春。
光绪《寿阳县志》有“正月元旦:贴宜春字”的记载。陕西《米脂县志》记载:“除日:贴宜春字,以花炮代爆竹辟邪祟。”这些记载将“春”与除夕、元旦有机结合,显然包含了中华民族的“除夕”“元旦”与“春”的联系。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中国人十分重视立春习俗。立春,不仅作为春天到来的时间标志,也是农民在新的一年农耕生产活动的开始。因此,立春中的祭祀春神、吃春饼、贴宜春等,无不包含了中国人对春天到来的祈愿。
立春在春节或前或后,也会相遇。立春的习俗与今天的春节习俗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今天的立春并不是春节。那么,立春作为春节的传统是何时被丢掉的呢?农历新年又是何时成为春节的呢?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民间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阴历正月初一为“过年”。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从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经袁世凯批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元旦就是阳历新年,而春节则固定为农历新年。
二、元日、年和春节
元日、年和春节的发展十分明晰,而“年”是具有中华文化精神的核心符号。
(一)在中国历史上,元日、元旦是农历新年
说到农历新年,那么“年”是什么?在中国流传许多关于“年”的来历的传说,认为“年”是一种怪兽,危害人间。人们以燃烧竹子,通过爆炸声响驱赶“年”,后来逐渐就变成一种固定的仪式性的节日了。当然这是传说,显然是虚构的,“年”不是什么怪兽,只不过是生活在蛮荒时期的人们对于威胁人类生活的野兽的想象性建构,是带有真实生活记忆的。
如果从“年”的字形结构来看,甲骨文中的“年”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象形,下部是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沿用了小篆的写法,释义为:“年,谷熟也。”显然,“年”与农业生产实践有关,“年”的内涵就是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仪式活动,其举办时间是在稻谷成熟的时候。在汉武帝时期,“年”作为节庆仪式的习俗已经形成。
至于“新年”的具体时间,《尚书·舜典》中有“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的记载;《后汉书》曰“春正月元日”的“元日”,古人又称为“元旦”。两汉时期,“新年”更多叫“正日”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干部培训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doc
- 干部培训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 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实践特色.doc
- 干部培训讲稿:习俗与教化——古代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形成.doc
- 干部培训讲稿:现代企业管理发展新趋势.doc
- 干部培训讲稿: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doc
- 干部培训讲稿:向侵权行为说“不”——政协委员讲民法典.doc
- 干部培训讲稿: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入门.doc
- 干部培训讲稿:小作业大学问 从容应对孩子成长“困境”——智慧父母家长课堂.doc
- 干部培训讲稿: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doc
- 干部培训讲稿: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企业运营模式.doc
- 干部培训讲稿:从“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 ——艰巨而美丽的事业.doc
- 干部培训讲稿:从北京东城革命精神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doc
- 干部培训讲稿:从硅谷指数看如何营造一流创新生态.doc
- 干部培训讲稿:从幻想到真实,谈法国作家福楼拜的《情感教育》.doc
- 干部培训讲稿:从腊八到十五,你知道民间如何过大年吗?.doc
- 干部培训讲稿:从诗歌看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感受.doc
- 干部培训讲稿: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与展望.doc
- 干部培训讲稿:当前时期关于新发展格局的解读.doc
- 干部培训讲稿: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doc
- 干部培训讲稿:电商发展新趋势及对北京零售企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