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茎的结构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11/29 地上茎的变态类型 叶状茎 昙花、文竹、天冬草等 茎卷须 黄瓜、南瓜、葡萄等 枝 刺 山楂、皂荚等 肉质茎 仙人掌等 地下茎的变态类型 根状茎 竹、姜、莲等 块 茎 马铃薯等 球 茎 荸荠、芋、慈菇等 鳞 茎 洋葱、水仙、百合等 四、茎尖 茎尖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三个区。 ⒈分生区?? 分生区顶端为原分生组织,后部为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织。 ⒉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生长。外观表现为节间逐渐伸长,幼叶长大,并由密集逐渐变成松散。 ⒊成熟区??节间长度趋向稳定,各种组织分化成熟,形成了初生结构。 五、茎的发育 ㈠顶端分生组织 ㈡顶端分生组织组成的几种理论 ⒈组织原学说 ⒉原套--原体学说 ⒊细胞学分区学说 ㈢叶和芽的起源 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于茎尖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三层细胞,即起源于茎尖表面,这种起源叫外起源。 六、茎的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初生结构 (1)表皮 表皮是幼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 (2)皮层 位于表皮内方,由薄壁组织所组成。 (3)维管柱 维管柱是皮层以内的部分。 ①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分离束状结构。 ②髓:位于幼茎中央 ,由薄壁组织组成,有贮藏养料作用。 ③髓射线:各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有横向运输的作用,同时也是茎内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表皮 皮层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髓部,髓射线 维管束 形成层 维管柱 表皮 来源于原表皮 细胞形态:砖形,整齐无间隙具,具表皮毛和气孔器、外壁角化,形成角质层 作用:保护、防蒸腾 表皮 皮层 来源: 基本分生组织 组成: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组织,无明显内皮层,厚角 组织及外侧薄壁细胞常含有叶绿体,故幼茎常呈 绿色,具光合和贮藏作用,薄壁细胞还可产生木栓形成层,内部皮层薄壁细胞常含有丰富的淀粉粒,称淀粉鞘,具感受重力功能 。 皮层 厚角组织 back 维管柱(维管束、髓部和髓射线) 维管束:来源于原形成层,环状分布,由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外韧无限维管束。多数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束为无限外韧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相对排列,之间有束中形成层。初生韧皮部是外始式,有韧皮纤维、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形成层扁平状,壁薄。初生木质部是内始式,有导管、管胞、木纤维细胞和木薄壁细胞。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髓 形成层 髓射线:?是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和髓的薄壁细胞,起贮藏和横向输导的作用,正对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可恢复分裂转变为束间形成层。 ?髓:来源于原形成层内部基本分生组织,外部小细胞形成环髓带,是茎中央的薄壁组织,起贮藏作用。 总结根与茎初生结构的区别: 表皮:根——具根毛,无气孔,角质层较薄 茎——无根毛,有气孔,外壁角质化 皮层:根——外层细胞无叶绿体,内皮层明显,具凯 氏带 茎——外层细胞有叶绿体,内皮层不明显,不 具凯氏带 维管柱:根——中柱鞘发达,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无初生射线,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茎——中柱鞘不发达,具环状分布的维管 束,木质部与 韧皮部相对排列,具初生射线,木质部内始式发育 (二)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的结构 包括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一般只有初生结构,没有形成层,构造比较简单 表皮 维管束 基本组织 表皮 表皮:表皮细胞(长细胞和短细胞)、气孔器 基本组织 皮层与髓无界限,无髓射线,合称基本组织,近表皮的细胞排列紧密,木质化,为厚壁组织,有机械支持的作用。中央的为薄壁细胞, 细胞大,排列疏松。 * * * * * * * * * * * * * * 第三节 植物的茎 重点内容:芽及茎的初生结构。 难点内容: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一般了解:茎的外部形态习性、分支、类型。 茎的功能和经济用途 茎的功能 1、输导作用 2、支持作用 3、繁殖作用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