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豆疫病的发生及防治.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疫病为毁灭性病害,病菌侵染植株的根、茎、叶和部分 豆荚。一般发病田块减产 30%~50%,高感病品种损失达 50%~70%, 严重地块绝产。 被害种子大半是不成熟的青豆, 蛋白质含量明显 降低。 1995 年国家已将该病规定为全国植物检疫对象。 1 危害特点 在大豆的所有生育期都可侵染大豆。 通常在潮湿多雨的天气 条件下发病重,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传播与蔓延迅速,寄 主成片死亡,很少单株发病。 2 典型症状 在大豆出苗前可以引起种子腐烂,出苗后可以引起植株枯 萎。一般苗期感病植株表现为出苗差, 近地表茎部出现水浸状病 斑,叶片变黄萎蔫,严重时植株猝倒死亡。成株期植株受侵染后 下部病斑褐色,并可向上扩展,茎皮层及髓变褐;根腐烂,根系 发育不良;未死亡病株的荚数明显减少,空荚、瘪荚较多,籽粒 缢缩。由于在潮湿条件下, 根部侵染的病菌可以产生大量游动孢 子,孢子随雨水飞溅,危害茎部和叶片,甚至出现病荚,其症状 为绿色豆荚基部出现水浸状斑, 病斑逐渐变褐并从豆荚呈黄褐色 干枯,种子失水干瘪。 3 病原 大豆疫病菌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该病菌的孢囊梗单生, 无限生长。孢子囊典型的顶生式,倒梨形,顶部稍厚,乳突不明 显,大小42?65卩mK 32?53卩m新抱子囊在旧抱子囊内部产 生。游动孢子在孢子囊里形成,卵形,一端或两端明显钝尖,具 有2根鞭毛,茸鞭朝前,尾鞭长度为茸鞭的 4?5倍。游动抱子 产生的最适温度25C,最低温度15C。菌丝分枝大多呈直角, 在分枝基部有稍微缢缩。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 15?28C,最 高温度为32?35C,最低温度5C,可以形成厚垣抱子,但极少。 4 发病规律 大豆疫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 以抗逆性强的卵抱子在土中的 病残体中越冬。当来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卵抱子打破休眠萌 发,并长出芽管,发育成菌丝体和抱子囊。抱子囊在土中不断形 成、积累,当土壤积水时,产生大量游动抱子,并从抱子囊中释 放出来,通过土壤中的水流传播。 游动抱子被吸引到发芽的种子、 幼根和老根渗出液周围, 并聚集在那里进行休止, 然后萌发再侵 入寄主根部。 病菌在根组织细胞间生长, 以小球状或指状吸器伸 入寄主细胞内。根系受侵后,向上扩展蔓延至茎部和下部侧枝。 当风雨将病土颗粒吹落到叶面时, 出现叶部侵染, 如阴雨连绵或 天气潮湿多云,叶片感染更加严重,并向叶柄和茎部蔓延。 藏卵器和卵抱子在感病植株的根、茎内形成。资料显示,在 感病和耐病品种的根、 茎内形成的卵抱子要多于抗病品种。 在抗 病品种里,不仅卵抱子较少,而且通常不引起根系变色和坏死。 土壤湿度是影响大豆疫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 饱和的土壤 湿度有利于游动孢子的形成和传播。 如果土壤被水淹没或下雨后 排水不良,游动孢子大量形成并释放,有利于病害大发生。土壤 类型与发病的关系密切,此病通常发生在难以耕作的重粘大豆 田。 土壤温度是影响病害的重要因素, 大豆根系生长的适宜温度 是25?35C。虽然病菌在培养基里根系的适温与大豆根系生长适 温很相近,但在低温15C条件下,在感染的土壤里根系受害最 重,冷凉潮湿有利于此病的发展。在土温高达 35 C时,植株很 少出现症状。 耕作也会影响大豆疫病的发生, 土壤不耕作或少耕 作会加重病害。 5 防治措施 ( 1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受侵染的植株种皮、胚和子叶均 可带菌,而土壤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病菌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主 要形式和初侵染源, 游动孢子则是在作物生长季节中病害的主要 传播方式,依靠雨水进行传播。因此,不要从疫区引种。 (2)选用抗、耐病品种。根据大豆不同品种对大豆疫病的 抗性差异,在发病区就广泛使用抗病品种、耐病品种,避免使用 感病品种。 ( 3)种衣剂拌种。 选用正常量的种衣剂加 2.5%适乐时 150mL 或 35%金阿普隆 100mL。 (4) 苗期发现可用 2.5%适乐时对水叶面喷施,加强耕作。 (5) 农业栽培措施。大豆避免种植在低洼、排水不良或重 粘土上。加强耕作,防止土壤板结,增加水的渗透性。用不感病 作物轮作,以减轻发病和田间损失。 6

文档评论(0)

170****6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