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异化现象的哲学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异化现象的哲学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今天中国的教育出现了许多乱象。首先是大学毕业生不 知何去何从:根据麦可思公司《XX年就业蓝皮书》报告,有 38%的XX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预测未来两年内 社会将增加500万“跳早族”。大学四年,消极懒散,网游、 网聊、谈恋爱、跷课、考试作弊,是重点和普通高校的普遍 现象;没有了班主任和家长监督的大学生们不知道该如何规 划自己的四年和未来的生活。当然,这些学生在高中时都曾 苦读,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二点,几乎都在学习、做作业, 就是节假日也不休息;而稍显轻松些的小学阶段,受到中考 高考的压力,根本无法执行素质教育,重视考试、重视排名 还是一种主流,至于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在提倡素质 教育的这几年中并没有丝毫的改观。 针对这些教育乱象,全社会都在思考和支招。有的将矛 头指向大学教育,认为中国大学教育缺乏创新、与实际生活 脱轨、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方案不切合社会实际等等弊端 造成毕业生无所适从。有的将矛头指向了中学教育压力太大, 老师、学校、家长管得太多,学生没有得到自我管理和自我 约束的锻炼,以至于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生活不能自理, 更不用说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造成学习成绩的急剧下滑。 而有的则指向高考制度,认为正是这一高考制度害得中学生 这么可怜和辛苦;而在试行两年的校长推荐制和高校自主招 生制中,不公平和矛盾的问题不断出现。也有人认为素质教 育的难以实施,是政府、学校和家庭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 这些指责和批评也许在某一角度而言具有一定的合理 性。但是这些答案是导致我们今天普遍教育乱象的根源吗? 我们抽丝剥茧:中小学为什么要以文化课考试教育为主,大 学里为什么强调实践课程以及与社会的结合,都是因为希望 能先上个好大学,上了好大学后能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 可以赚更多的钱,得到更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重。归根结底, 读书为了什么?为了赚钱和受人尊重!当教育沦为赚本钱的 工具和手段,被教育的学生就不再被视为“人”而是赚钱和 劳动的机器。并且这些被全社会接受认同的时候,实际上我 们已经异化了教育的目的和本质,从而也异化了教育的方式 和方法。而正是这些异化,才是造成当今一系列教育问题的 根源。 二、教育的异化现象 马克思的异化观 异化观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 并利用这一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和劳动者进行了 分析,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带来人性的异化,即违 背人性。 马克思认为,劳动应该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尽管 它也是一种生存的手段,但其本质的意义应该是劳动者在劳 动过程中获得乐趣,并通过劳动成果体现个人成就感。在资 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被严重异化了,从而最终带来人性的异 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 存在物,作为不依赖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 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 化、劳动的现实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 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 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马克思的这段话,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所生产 出来的劳动产品,全部为资本家所有,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越 多,资本家拥有劳动成果越多,资本家越具有统治地位,劳 动者就越贫穷,因此劳动反而成为奴役和统治劳动者的异己 力量。换言之,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劳动者的服 务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那个异己的存在物享受。因此,在《18 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指出,“人在劳动中耗费的 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的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 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 有的东西就越少。 归根结底,劳动对于工人而言是外在的东西,在劳动过 程中,工人感到不幸,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满足劳动需要 以外的的一种手段。 当我们采用马克思的异化观点来看待中国教育问题时, 所有的问题都豁然开朗。在今天的教育中,知识是强加在学 生身上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也就已经成为一种外在的 东西了吗?就像我们在前面分析的,学习已经成为是一种赚 钱工具和获取成功的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在自愿 学习,而是痛苦地接受。 教育的目的和方式的异化现象 在今天大多数人甚至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观点中,教育 和被教育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将来可以找份好工作,或将来 可以赚更多的钱,或将来可以出人头地等等,诸如此类。因 此,我们的大学教育要求大学的课程设置一定要与企业接轨, 要让学生可以一出校门就能工作能赚钱;更有一些学校,明 确要求学生必须赚多少钱,月收入达到多少才可以毕业。所 有不能直接指导创业或教会如何赚钱的课程和学科在大学 里都靠边站;哲学、道德修养等课程更成为一种形式。同时, 为了激励中学生苦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