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PAGE
PAGE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经济林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一、春尺蠖
——寄主、分布与危害
春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 主要危害杨、 柳、胡杨、 核桃、 沙枣、苹果、槐、榆树等多个树种。我县胡杨林场、五一林 场及各乡镇都有分布。 以幼虫取食林果的幼芽、 叶片及花蕾, 轻者被害叶片残缺不全,重者将树叶全部食光,对林果生产 威胁很大。
——识别特征
成虫:雌雄性二型。雌成虫无翅,体长 7-19mm体灰
褐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全体灰褐色,背部有两列黑色
纵纹。雄成虫体长10-15mm,翅展28-37mm触角羽毛状,前
翅正面淡灰色至褐色,从前缘至缘后有三条褐色波状横纹, 中间一条不明显;后翅淡黄色,曲线不明显。
卵:长圆形,长 0.8- 1mm,有珍珠光泽(灰白色或赭 色),孵化前变为深紫色。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 30-37mm头黄色,体色变化较 大,一般为灰褐色, 背面有 5 条纵向的黑色条纹, 腹线白色, 气门线一般为淡黄色;有胸足 3 对,腹足一对,臀足一对。
蛹:呈红褐色,长10-20mm末端有臀刺1根,刺端 分为 2 叉。雌蛹有翅的痕迹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 1 代,以蛹在土层中越夏、越冬, 16-30cm 土 层最多。 翠年 2月下旬至 3月中旬羽化, 3 月 10日-15 日进
入羽化盛期。 成虫活动 1-2 天后,开始产卵, 卵期 15-20 天。 3 月下旬 -5 月中旬为幼虫期, 幼虫共 5 龄,每龄期平均 8 天, 4 月中下旬是该虫暴食期, 5 月上旬老龄幼虫入土化蛹, 5 月 10 日进入化蛹盛期, 蛹期达 9个多月。 成虫一般在晚 7时左 右羽化,有趋光性。卵多产在树皮裂缝和断枝皮下等处。卵 期 13-30 天,幼虫孵化正值白杨花絮始花、杏花盛开及榆叶 萌动、榆钱展开之时。初孵幼虫爬行迅速,能吐丝下垂,随 风扩散,钻入芽苞取食幼芽及花蕾,较大龄幼虫取食叶片。 各龄幼虫受惊后均有吐丝下垂的习性。
——防治方法:
1、营林防治。 10 月底 11 月初翻耕冬灌,消灭越冬蛹。
2、人工防治。 2月 10日前,用厚塑料在树干离地面 30 — 40 公分处绑扎 10— 15 公分宽的围裙,一定把上口绑紧、 绑平,保证膜口下边成喇叭状,阻止成虫上树产卵。
3、物理防治。在 3 月份成虫羽化期,安装频振式黑光 灯或使用糖醋液(糖:醋:酒:水 =3: 4:1: 3)诱杀雄蛾,
每亩地布置 2-3 个糖醋盘。
4、药剂防治: 在 4 月上中旬采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1.2%苦.烟乳油1000-1500倍液、灭幼脲川号胶 悬液 2000-3000 倍液等药物喷施防治幼虫。
二、杨梦尼夜蛾
——寄主及危害
杨梦尼夜蛾, 属鳞翅目夜蛾科。 寄主植物有杏树、 核桃、 梨、苹果、杨树、柳树、白腊等树种,在我县零星分布于杏 树园。幼虫取食寄主叶片、芽、花被及果实等。被害叶片呈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不规则的缺刻或孔洞, 大发生时连叶脉也被吃掉, 仅留叶柄。 ——识别特征
成虫:头壳褐灰色,体长 18-21mm,翅展 41-44mm 雌
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栉齿状。前翅灰褐色,翅上有环纹、 肾纹黑棕色。后翅淡褐色,中室有一个黑斑。腹部褐色。
卵:扁圆球形,经长 0.9-1mm,初产为乳白色,孵化前 为深紫色。
幼虫: 初孵幼虫黄白色,头和前胸背板黑色,取食后体 色由黄白色变黑灰色, 2 龄后变为浅绿色。老熟幼虫体长可 达43mm黄绿色或白绿色。
蛹:体长19mm左右,红褐色,末端有一短粗突起,上
面着生 2 根较细的呈八字形臀棘。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 10-15 厘米深、较潮湿土壤中越 夏和越冬。 3 月初羽化成虫,并产卵。 3 月中旬卵孵化,幼 虫开始危害新叶和果实, 幼虫 6 龄, 1-2 龄幼虫生活在叶背, 几头幼虫吐丝粘连几片新叶在其中取食叶肉,残留表皮; 3
龄后分散、裸露在叶片上啃食危害, 4 龄后食量大增。 5 月 10 日左右陆续化蛹, 进入越夏直至越冬。 幼龄幼虫有吐丝下 垂习性。
——防治方法
1 、物理防治。从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使用黑光灯或 者使用糖醋液诱杀雄蛾,糖醋液的配比是糖 6:醋 3:酒 1: 水 10,加 0.1%的农药,每亩地布置 2-3 个糖醋盘。
2、人工防治。每年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