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眼观世界,下笔千言
一说到作文,似乎成了学生心中的鸡肋。分值高、地位重, 作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语文考试的成败; 而一旦写起作文来却又 是抓耳挠腮、眉头紧锁,一幅苦不堪言之态,当然写出来的作文 要么是无话可说、空洞无味,要么就是千篇一律、胡编乱造。我 想,之所以造成这样一种状态, 这与平时学生缺少观察是分不开 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要想写出文章、写 好文章,就得了解生活、熟悉生活,善于把握生活中那些值得一 写的东西,这就需要观察。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 “观”是看的意思, “察” 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有 别于我们在生物、 物理课堂上的科学实验观察, 它还需要独特的 体验感悟和深入的思考与理解。鲁迅说:“要创作,第一须观 察。”此语道出作文之根本。
据说达 ?芬奇为了寻找《最后的晚餐》的犹大原型,曾经花 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去观察, 以至于作品中犹大的位置空了很长一 段时间。 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 曾经要求莫泊桑站在大街 上观察来来往往的人, 并写出他们不同的特点。 可见,主动观察、 树立观察意识、?w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对于写作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要想写好作
文,须认真观察,善于观察,并养成观察的习惯。那么,怎样才
能培养出观察能力呢?
一、 把观察当作一种习惯
有个成语叫“明察秋毫”, 意思是目光敏锐,可以看清秋天 鸟兽身上的细毛。还有一个成语叫“熟视无睹”,意思是看惯了 就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极不关心。这两个成语都是说观 察力的问题,而且与习惯有密切关系。当然,就写作而言,如果 养成观察的习惯,目光敏锐,关心大千世界,那么,一定会发现 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一定会品察出别人见怪不怪甚至弃之不用 中的“腐朽”可利用、可“化为神奇”的地方。 这些材料一旦进 入了文章,那绝对是“鹤立鸡群”。
二、 观察,一定要注重细节
巴尔扎克说:“艺术起源于至微。”就是说细节决定艺术成 就的高低,作文也是如此。
八年级上册课文《背影》有关父亲攀爬铁路为“我”买橘的 背影,可谓是观察出来的至情片段,感动了无数代人。比如“他 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他蹒跚地走到 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两手攀着上面,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以及回来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
轻松似的”。这些不管是服饰上的、动作上的、神态上的细腻描 写,无一不和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尤其是细腻的观察有关。如果 没有这些细腻的观察, 就不可能刻画出如此慈爱而深沉的父亲的 形象。所以,观察细节于写作来说是可挖掘的巨大宝藏。
如果说人的塑造离不开细节, 那么物的描摹同样也离不开细 节。比如《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M盖竹柏影也。”苏轼将庭中月色如水,乃至竹柏之影如 水中藻荇交错纵横之态都准确生动地捕捉了下来, 将读者带入了 一个澄澈干净的世界当中, 为后来深刻理解文中作者之高雅的情 趣、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和贬谪的悲凉等复杂而微妙的“闲 人”之情提供了一个剥解的空间, 从而将读者带入了那神奇的空 间与时间中, 领略作者那越嚼越有味道的内心世界。 这无不是细 致观察景物而产生的情感上的化学反应。 这足见细微的观察在写 物上的
功劳。
三、观察,还得重视积累与感悟 当我们在实际观察时,少不了当时的动眼、动心、动情,但 怎样将这些观察的“它”、 观察当时的感动移植到我们的平时作 文、尤其是考试作文?这就需要把这些观察时眼中所见、 心中所 得存储在脑子里。 观察一个人, 就要记住这人当时的肖像、 神态、 语言、动作等;观察一件事,就要记住当事人及旁观者在过程中 的种种表现以及当时的环境;观察景与物,就要从视觉、听觉、 触觉、嗅觉等多方面对景与物进行立体感知。所以,要养成时时 观察、处处留心、 随时记录与储存观察素材的好习惯。 持之以恒, 习惯成了自然,那么,我们就有了作文的巨大的“材料库”。只 有做到观察时的积累,在写作时才能有东西可写,才有米下锅, 而不是东拼西凑,扯草凑笆萝。
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总会观察到许许多多的现象。 但 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要善于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对观察到的表 面现象下一番“振业以寻根,观澜而溯源”的功夫。带着思考去 观察,就会留心以前没有观察到或观察不仔细的地方, 这样更容
易寻找到观察的重点,捕捉到与众不同的信息。 在观察的基础上 深入思考,做出理性的判断,从而收获人生的感悟。把这些观察 中的获得行之笔端,就会写出不同凡响的文字, 而这些文字一定 就有了作者的深度、创见乃至灵气。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 “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