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 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 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 离之情。 9 .托物言志 ? 王安石《孤桐》 “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 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 身的精神。 ?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 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10 .用典 ? 裴迪《送崔九》 “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 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 杜甫《江汉》 “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的愤懑之情。 11 .比喻 ?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 的喜爱之情 。 刘攽《雨后池上》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 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 静态美。 古诗文意象寓意顺口溜 1 、“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 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 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 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2004 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 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其一】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其二】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 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其三】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穠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2 、借“月”托“雁”寄乡思 ?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 怀远之念。 李白《静夜思》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 游子的思乡之情。 ? 2004 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 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 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 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 、“杜鹃”“鹧鸪”啼凄凄 ?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 杜宇 ( 即望帝 ) 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 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 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 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 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 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 意。 ?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4 、“梧桐”叶落透悲意 ?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 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2004 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 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 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 的意境。 5 、别时“长亭”“柳”依依 ?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 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 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 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 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 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 、落“花”流“水”传愁绪 ? “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 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 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