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诊疗规范方案_脾系病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篇 脾系病证 一 鹅 口 疮 鹅口疮是以口舌粘膜上有散在白屑,或白膜满布,状如鹅口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疾病。本病西医学也称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诊断] 1多见于幼婴、营养不良、长期腹泻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 2 舌上、颊内、牙龈或上唇、上腭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状如凝乳,拭后不久又生,重拭可见出血。 3 重者白屑可蔓延鼻道,咽喉或气管,影响呼吸。 4 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5 取白屑少许涂片镜检见真菌的菌丝及孢子。 [辨证论治] 1 心脾积热 症候:口舌布满白屑,周围焮红,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吮乳啼哭,或伴发热,口干喜饮,大便干,小便赤。舌质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 例方:清热泻脾散加减。 2 虚火上浮 症候:口舌白屑散在,周围淡红,形体怯弱,面白颧红,口干不渴,或低热盗汗,或大便溏薄,舌质嫩红,少苔,指纹淡,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降火。 例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其他疗法] 1 局部治疗 保持口腔局部碱性环境 2 2%-4%碳酸氢钠液洗口腔后,局部涂药,如制霉菌素甘油或制霉菌素混悬液(5-10万U/ml),克霉唑1g 加鱼肝油10ml ,涂口腔,1%龙胆紫液,每天 1-2次。 [疗效标准] 1 痊愈:症状消失。 2 好转:症状改善。 3 无效:症状加重或无变化。 二 呕 吐 呕吐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证候,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食物由胃经口而出为主证。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然而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多合称呕吐。 呕吐可见于西医学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炎、消化功能紊乱、胰腺炎、肝炎等。此外,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全身性疾病以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呕吐。本篇所述呕吐仅限于急性胃炎。 [诊断] 1 有骤感寒凉、暴伤饮食、劳倦过度及情志刺激等诱发因素。 2 食物残渣、或清水痰涎,或黄绿色液体等经口而出,一日数次不等,持续或发复发作。 3 恶心,纳谷减少,嗳腐食臭,脘腹痞胀,或胁肋疼痛。 4 上腹部压痛或有振水声,肠鸣音增强或减弱。 5 腹部灼痛不适、压痛、食欲不振、频繁恶心呕吐,呕吐严重者可有脱水或虚脱现象。 [辨证论治] 1 伤食呕吐 症候:呕吐物多为酸腐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吐后方舒,不思乳食,口气臭秽, 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例方:伤于乳者消乳丸,伤于食者保和丸。 2 外感呕吐 症候:卒然呕吐,吐出物清冷不化,伴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头身不适,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指纹红。 治法:解表散寒,理气和中。 例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3 胃热气逆 症候:食入即吐,吐物酸臭,呕吐频繁,呕哕声宏,口渴多饮,面赤唇红, 烦躁少寐,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火,和胃降逆。例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4 脾胃虚寒 症候: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乳食残渣,不酸不臭,神疲面白,四肢欠温,食少不化,腹痛便溏,舌质淡,苔白, 脉细弱。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例方:丁萸理中汤加减。 5 胃阴不足证 症候:呕吐反复发作,常呈干呕,口燥咽干,唇红,饥而不欲食,大便干结如羊屎,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胃生津,和胃降逆。 例方:益胃汤加减。 6 肝气犯胃 症候:呕吐酸苦,或嗳气频频,胸胁胀痛,精神郁闷,易哭易怒,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例方:解肝煎加减。 [其他疗法] 1 去除病因 2 解痉止吐 3 口服粘膜保护剂 4 对有细菌感染尤其伴有腹泻者可选用黄连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 5 有幽门螺杆菌者应作Hp的清除治疗。 6 适当补液,纠正脱水,保持酸碱平衡。 [疗效标准] 1 治愈:呕吐控制,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2 好转:呕吐次数减少,或间歇时间延长,部分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 未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三 泄 泻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数极高的疾病之一,以大便稀薄或水样便,大便次数增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发病年龄大多数在 2 周岁以下,一般预后良好。 [诊断] 1 主要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一般每天排便 5~6 次,多的可到 10 余次。大便稀薄带水,呈黄或黄绿色混有小量粘液,有酸味,其中常见有白色或黄色小块。重型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在 10 余次以上,大便中含有大量水份,混有粘液呈黄绿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应,以致引起小儿臀部表皮腐蚀剥脱。 2 大便镜检有脂肪球及少量白血球霉菌性肠炎可见霉菌菌丝及孢子。 3 细菌性肠炎时大便培养阳性确诊。 [辨证论治] 常证 1 伤食泻 病毒性肠炎时做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方可 症候:大便腐臭夹

文档评论(0)

不忘初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