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曹刿论战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标注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文言字词。
3. 了解《左传》相关知识。
4.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
相关课程标准: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品读人物语言,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规范朗读字音和节奏。
2.朗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3.品读课文,了解主要任务。
4.品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5.诵读课文,体会语言中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红军时期创立了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这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其中的“敌疲我打”大家知道出自哪里吗?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曹刿的“三鼓论”就是“十六字诀”当中的“敌疲我打”。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刿的“三鼓论”,学习课文《曹刿论战》。(板书课题)
1、简介作者、作品(学生齐读)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2、解题
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
曹刿又叫曹沫[mò] ,春秋时代鲁国人。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3、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介绍
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春秋时期,齐僖公有三子:诸儿,纠和小白。齐僖公去世,诸儿继位为齐襄公。齐襄公在位时荒淫暴虐,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被迫出逃别国避难,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公子纠逃到鲁国。
后来,齐襄公被其堂弟公孙无知弑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国君。第二年(前685年),齐人雍廪(lǐn)杀死公孙无知。于是,齐国出现了“无君”的状态。公子小白在莒国的护送下,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君位,而举兵攻鲁。鲁国被迫出兵抵抗,战于长勺,这就是历史上的长勺之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文言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同位讨论)
本文主要记叙了曹刿帮助鲁庄公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胜了齐国的入侵。(学生的回答会有不同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本文的理解程度。)
(二)掌握以下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1、注音
(1) 曹刿( )
(2) 又何间( )焉
(3) 肉食者鄙( )
(4) 弗( )敢加也
(5) 小惠未遍( )
(6) 小信未孚( )
(7) 下视其辙( )
(8) 登轼( )而望
(9) 彼竭( )我盈( )
(10)望其旗靡( )
2、ppt展示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词语的古今意义
⑴.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隙)
⑵.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⑶.牺牲玉帛 (古义: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或为了整体的利益舍去部分利益 )
⑷.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⑸.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⑹. 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⑺.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许可、允许)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n.→v. 赐福
公将鼓之 n.→v.击鼓进军
一词多义
请 ① 曹刿请见 请求 ②战则请从 请让我
故 ① 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 ②故逐之 所以
从 ① 战则请从 跟随 ②民弗从也 听从、服从
以 ①何以战 凭 ②必以分人 把
之 ①肉食者谋之 代词 指这件事 ②小大之狱 助词 的
eq \o\ac(○,3)公与之乘 代词 他,指曹刿
三、设置问题,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并翻译相关句子。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他什么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