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幻想到理性
从《诺桑觉寺》面世至今大约两百年间,关于该书主题的争 论就从未停歇过。本文作者同意 Babb 的观点:“《诺桑觉寺》 本质上来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 本文将通过重点分析伊莎贝 拉?索甫和亨利 ?蒂尼对凯瑟琳成长的影响,指出作者简 ?奥斯丁
意欲通过《诺桑觉寺》 引导深陷于哥特小说的年轻女性走出小说 的虚幻世界,运用理性来分析人与社会现象。
生活中的女主角凯瑟琳
奥斯丁在《诺桑觉寺》开篇就指出,“凡是在凯瑟琳 ?莫兰
小时候见过她的人, 都想不到她有当女主角的命。 ”当时哥特小 说正风靡英国,读者心目中的女主角都是哥特式的:出身高贵, 父亲专制独裁,母亲早亡,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然而凯瑟琳的父 亲只是个牧师,她母亲身体健康,共生了十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一家人生活幸福。凯瑟琳自己相貌平凡、资质平常,有时甚至还 有些笨头笨脑的。她不喜欢知识性的书,但并不排斥故事书。从
15 岁开始,她还是读了一些“载有名言的书籍,记住这些名言, 拿来应付瞬息万变的人生”。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 凯瑟琳与当时 读者心目中的女主角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但正是这种差异将凯瑟 琳区别于冷冰冰的纸上女主人公, 使她更接近当时社会的普通女 性。每个读小说的女孩子都能从她身上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 子,这就更有利于奥斯丁通过凯瑟琳的成长故事达到教育年轻女性的目的。
二伊莎贝拉的友谊陷阱
在乡绅艾伦夫妇的邀请下,凯瑟琳同他们一起来到了巴斯。
奥斯丁是这样介绍去巴斯时的凯瑟琳的: “她的头脑差不多和一 般十七岁姑娘一样,空空洞洞缺乏见识。”没有美貌与智慧,缺 乏社会经验,母亲对上层社会不甚了解,故出发前并没有教她一 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而艾伦太太作为她的临时监护人, 只注重穿 着打扮,也没有主动传授她任何社交经验。 在进入巴斯这一社交 圈时,凯瑟琳在心理上是完全没有做好应付各色人等的准备的。
天真善良的她容易相信别人的话, 不会根据表面的各种线索分析 事物的本质,她的一切行为都受天性与感情的驱使和书中名言的 左右。正如 Butler 所说:“一个天真、毫无任何社会经验的女 主角站在命运的交叉路口, 需要分辨友谊的真假,然而她的辨别 依据只有那些从书中看到的话语和价值。”
伊莎贝拉是凯瑟琳在巴斯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在天真幼稚的
凯瑟琳眼中,伊莎贝拉优雅、漂亮、热情,又对巴斯社交生活方
方面面了若指掌,就是她在巴斯社交生活的老师。对于老师的钦佩之情使得凯瑟琳一开始对伊莎贝拉有点敬而远之,还是伊莎贝拉的热情消除了凯瑟琳的不自在, 两人相见恨晚,不到几天就以
方面面了若指掌,就是她在巴斯社交生活的老师。
对于老师的钦
佩之情使得凯瑟琳一开始对伊莎贝拉有点敬而远之,
还是伊莎贝
拉的热情消除了凯瑟琳的不自在, 两人相见恨晚,
不到几天就以
教名相称,就算下雨,也要聚在一处。天真的凯瑟琳是打心眼里 喜欢伊莎贝拉。可是伊莎贝拉却不然,她是发现凯瑟琳是她的爱 慕对象詹姆斯的妹妹以后才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并费尽心思 成为凯瑟琳的朋友的。 而且伊莎贝拉对于詹姆斯的追求也并非为 爱,而是错以为他很富有, 期望通过跟他结婚跻身于有钱人阶层。
在了解到莫兰家并不如她以为的那么富有后, 她很快就和既有钱 又有地位的蒂尼上尉纠缠不清。 而当最终被蒂尼上尉抛弃后, 她 又不顾尊严写信请凯瑟琳游说詹姆斯原谅她。
正是伊莎贝拉引导凯瑟琳进入《优多福》的世界。但是伊莎 贝拉并没有自己所说的那么喜欢哥特小说, 而只是将它作为闲谈 的工具。每当凯瑟琳跟她谈论小说情节的时候她都能巧妙地将话 题转换到衣服、时尚、男人身上。但是凯瑟琳已经深陷哥特小说 的世界而不能自拔了。由于对这部小说的迷恋,加之资质平常、 蒙昧无知, 她开始把书中的情节与现实混合在一起, 以哥特小说 来看世界。 哥特小说成了她后来结交朋友时的必谈话题, 甚至在 跟自己喜欢的亨利共游山毛榉崖时,她都能联想到《优多福》中 埃米莉和父亲游览过的地方。 后来她竟然开始幻想蒂尼将军是跟 小说中邪恶的豪托尼一样谋杀自己妻子的人。
伊莎贝拉以虚假热情, 优雅外貌和能言善辩诱导凯瑟琳进入 友谊陷阱,骗取了凯瑟琳的信任,从而达到接近詹姆斯的目的; 以哥特小说的共同兴趣为饵, 误导天真的凯瑟琳进入小说的虚幻 世界。在伊莎贝拉价值观、 处世方式态度和哥特小说的共同作用 下,凯瑟琳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正确判断能力。
三 凯瑟琳的理性之路
亨利?蒂尼是凯瑟琳在巴斯遇到的另一个对她的成长起到关
键作用的人物,不过跟伊莎贝拉相比,他的作用是正面的,正是 他一步一步引导凯瑟琳透过现象看本质, 逐渐走出哥特小说的虚 幻世界和伊莎贝拉的友谊陷阱。 在巴斯, 亨利主要通过理性暗示 来“引导凯瑟琳认识社会的本质”, 而在诺桑觉寺, 亨利则是通 过直白的语言教导凯瑟琳“认识自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