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审二次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docxVIP

审审二次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摘要 摘要 摘要 硫作为锂硫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理论比容量可以达到1675 mAh/g,理论 比能量可达2600 Wh/Kg,还具有质量轻,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势,在传统 的锂电池材料中脱颖而出。但是硫的实际应用也存在众多障碍:单质硫的电子 和离子绝缘性,使电化学反应难以进行;在充放电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复杂中 间产物多硫化物(Li2Sx,4奴≤8),溶解在电解液中并向负极锂扩散,与锂负极反 应生成不导电的最终产物Li2S,造成了锂负极的腐蚀和硫的严重损失,这是硫 电极中较难克服的困难。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本论文着重对硫复合正极材料进 行了研究,以提高锂硫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及循环稳定性。 首先,合成制备出了纳米氧化物LaNi03,然后与硫单质进行球磨得到了新 型S/LaNi03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纳米 复合氧化物能够提高硫电极的导电性并能吸附中间产物多硫化物,与单质硫相 比,有效地提高硫正极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 其次,由于纳米氧化物的吸附作用和导电能力有限,所以本论文接下来利 用聚苯乙烯的付克反应得到了孔径分布较广的多孔碳材料,并经过浓硝酸活化, 然后通过热处理的方法与硫复合得到了硫碳复合材料。经过对复合材料的结构 和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初始放电容量为1580 mAh/g,循环50周后,容量 可保持在560.5 mAh/g。其电化学性能要远好于S/LaNi03复合材料,但是由于 多孔碳的孔径比较大,大量电解液容易进入孔内使多硫化物溶解和扩散到孔外, 造成了硫的流失,导致了容量较快的衰减。 最后,为了克服较大尺寸孔的弊端,本论文以酚醛树脂为碳源用硬模板法 制备得到了孔尺寸在0.6~1.1 nil]范围的微孔碳,并经过两步热处理方法使硫融 入进碳的微孔中,得到了不同硫含量的硫微孔碳复合材料。在40 mA/g的电流 密度下,含硫为26.0 wt%的复合材料首次容量可达到1616.9 mAh/g,达到了硫 的理论容量的96.4%,经过80周循环,容量仍可保持在1175.0mAh/g。由于硫 在微孔内以极小的颗粒甚至是分子形式存在,而且小的孔尺寸仅能允许电解液 分子和离子的进入,所以微孔碳不仅提供了一个导电框架,而且可以作为反应 容器,有效地抑制了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和扩散,大大提高了锂硫电池 摘要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能。继续提高硫的负载量,进而提高锂硫电池的能量 摘要 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能。继续提高硫的负载量,进而提高锂硫电池的能量 密度,仍将是以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这对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 关键词:锂硫电池,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多孔碳,微孔 Abstract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Sulfur,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s,has given rise to gradually increasing interest due to the hi曲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y of 1 675 mAh/g and energy density of 2600 Wh/kg based on the complet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lithium with sulfur to Li2S.Associating with low cost and toxicity,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and abundance in nature, sulfur is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cathode materials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However,the widespread practical realization of sulfur in Li-S bakeries is plagued with some fatal hurdles. Primarily the poor electronic and ionic conductivity of elemental sulfur result in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inaccessibility.On the other hand,some polysulfide ions, produced as reaction intermediate products via a series of complicated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during dischar

文档评论(0)

DKman_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