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
手针技术是指针刺手部的特定区域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技术。该技术的产生,是以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即把内部脏腑组织器官缩影投射于手部特定区域,通过刺激相应反应区,达到调整脏腑、治病防病的目的。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各类急性痛症(如急性腰扭伤、头痛、胃痛、痛经、坐骨神经痛等),对产后缺乳、小儿遗尿、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失常、皮肤瘙痒症等,亦有较好的效果。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针具
以直径为0.35mm、长15~25mm的毫针为主。
(二)选穴方法
1.手针的基本全息图象
手针的全息图象框架以手象针为代表认为,手上有数个不同的人形穴区图,这些穴区图符合生物全息律的特点,临床常用的是手纵向排列的全息象和横向排列的全息象。
纵向排列的全息象:就象一个俯卧的人形。中指为头项,示指、环指为上肢,拇指、小指为下肢,第三掌骨为脊柱。其余的身体器官依次排列。人体阳面的组织器官,在方氏手象针里称之为手伏象。同理,人体阴面的组织器官称为手伏脏。如手伏象示例(见图1)。
图
图1 纵向排列全息象示意图
横象的全息象:把手示指、小指向前伸出。拇指、中指、环指缩起,可以又得到一个“全息人象”的雏形:桡骨小头及第一掌骨为头项,示指为上肢,小指为下肢,掌面及掌背即分别为躯干的内、外侧。其外侧称为横伏象,其内侧称为横伏脏。如横伏象示例(见图2)。
图2
图2 横伏象示例
2.主要的刺激区
(1)咳喘点:位于手掌面,示指掌指关节尺侧处。
(2)夜尿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二关节横纹中点处。
(3)心点:位于掌面二、三掌骨之间掌横纹之上。
(4)胃肠点: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之中点处。
(5)止痒点:位于手掌尺侧,距腕横纹尺侧缘1寸,赤白肉际处。
(6)肺点:位于掌面,小指第1、2指骨间横纹中点。
(7)坐骨神经点:位于第四、五指掌关节间,近第四指掌关节处。
(8)睡眠点:手背,在合谷穴与三间穴连线的中点处。
(9)腰腿点:手背第二指伸肌腱桡侧及第四指伸肌腱尺侧,距腕横纹远心瑞1寸5分处。
(10)肩点:在手背部,位于第二掌骨远心端与示指指骨近心端,每侧共2穴。
(11)头顶点:位于中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12)会阴点:位于小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13)后头点(又称扁桃腺):位于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14)足跟点:位于胃肠点(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之中点处)与大陵穴连线之中点处。
(15)前头点:位于示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3.手针取穴、配方
手针取穴主要有4种方法。
(1)按部取穴:即按疾病所在部位或脏器取相应的手穴。如眼病取眼点,肩痛取肩点,腰扭伤取腰腿点等。
(2)对应取穴: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相应的手穴,如咳嗽、哮喘选咳喘点,小儿夜尿选夜尿点等。
(3)据中医理论取穴:即依据传统的脏腑经络学说选穴,如失眠取心点,因心主神明;泌尿生殖病取足跟点等。
(4)综合取穴:即将多种取穴法所选之穴,结合运用。如皮肤瘙痒症,可按症状取止痒点;按中医理论“肺主皮毛”取肺点,组合成方。
一般而言,手针技术取穴配方宜精,选用1~3穴为宜。本技术以同侧取穴为主,即左侧有病,取左侧穴位;右侧有病,取右侧穴位;两侧有病或内脏病可取两侧穴位。
(三)基本操作方法
1.进针法
(1)一般进针法:令患者手呈自然弯曲位,术者手持毫针,针尖紧靠骨膜外面而垂直于掌面,直刺入穴位,以不刺入骨膜为准,深度2~5mm为宜。此法适用于多数手穴。
(2)特殊进针法:此法据穴位不同而有所差别。腰腿点针刺时,要求患者略握拳,腕关节呈背屈位。针身应与皮肤表面成45°角,针尖略向掌心,从伸指肌腱与掌骨之间刺入,深约10mm为宜。另如针坐骨神经点,先直刺,深约5mm,以刺至骨膜为度(针尖有明显抵触,患者自觉针感强烈),得气后,留针1~3秒钟,再提针斜刺向上刺至骨膜。
2.行针法
一般采用小幅度捻转之法。如治疗疼痛性病症时,则须用较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的强刺激手法,持续运针2~3分钟,并嘱患者尽量活动病痛处或做局部按摩;痛止后,尚须继续行针1~3分钟。
3.留针时间
手针技术的留针时间为5~15分钟,疼痛性疾患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些疾病则可采取间断留针法,如以睡眠点治失眠时,可先直刺15mm,捻转2分钟,留针2分钟,再捻转2分钟后留针。
4.疗程
手针技术治疗急性病可每日1~2次,不计疗程;慢性病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二、常见疾病的手针治疗技术
(一)急性腰扭伤
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患者多为青壮年,有腰部扭伤史。本病多为局部皮肉筋脉受损,以致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而致疼痛。本病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牵引技术诊疗指南.doc
- 脱位整复技术诊疗指南.doc
- 贺氏三通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doc
- 易筋经操作技术及辨证施功.doc
- 微创减张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doc
- Rohed & schwarz罗德与施瓦茨R&S®Cable Rider ZPH 電纜與天線分析儀 - Product Brochure D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Ruixinbio瑞信生物ELISA试剂盒RX1600133B 48T 96T说明书.pdf
- Rohed & schwarz罗德与施瓦茨R&S®HZ-15 R&S®HZ-17 Probe Sets R&S®HZ-16 Preamplifier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不同手势的寓意.pptx
- 不参赌不涉黄课件.pptx
- Rohed & schwarz罗德与施瓦茨R&S®EVS300 ILS VOR Analyzer - Product Brochur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Rohed & schwarz罗德与施瓦茨R&S®IQW Wideband I Q Data Recorder - Product Brochur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Rohed & schwarz罗德与施瓦茨R&S®IQR I Q Data Recorder - Product Brochure D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Rohed & schwarz罗德与施瓦茨R&S®InstrumentManager - Flyer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Rohed & schwarz罗德与施瓦茨R&S®Instrument-Manager - Flyer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PramDepot婴儿箱入门指南.pdf
- Sunyear 广州三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电机自动控制柜 说明书.pdf
- Hefei Hefeng合锻液压机ZS-HSHP250A用户手册.pdf
- Rohed & schwarz罗德与施瓦茨R&S®ESU EMI Test Receiver - Flyer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Rohed & schwarz罗德与施瓦茨R&S®FSU Spectrum Analyzer - Product Brochure ZH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