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减张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doc

微创减张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创减张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 适用于外伤、劳倦或风寒湿邪导致的软组织局部高张力性疾病,长期高应力刺激造成的局部筋膜高张力状态形成的痛点、条索、结节或包块。常用的针具有带刃针、铍针、刃针、钩针等。通常不用麻醉。在筋膜层点刺1~3个点即可实现减张减压治疗。根据针具的不同结构特点,有自外向内刺入和自内向外挑钩两种术式。 (一)自外向内刺入减张法 常用针具为针刀、带刃针、刃针、铍针,按照“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以及“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灵枢·周痹第二十七》的理论,以解结、减压为主要作用的一种中医技术。它强调辨证论治、经穴切诊,经络与解剖结合,轻柔微创、不用麻醉。 主要治疗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以及影响内脏器官所致的功能性症状。 1.术前准备 (1)一次性针刀、带刃针、刃针、铍针。 (2)清洁的治疗室及相应的抢救设备。 2.技术操作 (1)定位:按经络或肌肉走向切循,触找压痛和异常改变点,用定点笔标记。 (2)消毒:局部常规消毒。 (3)进针:按以下方法进针后逐层深入。 手指按压并捏住套管,快速叩击穿过皮肤,患者无明显疼痛感。 按浅筋膜――深筋膜――肌肉――骨面的顺序,逐层深入,通过阻力突然减小的“落空感”来判断层次。 (4)切刺方法 ①纵行切刺:与针刃一致的方向,在病灶层间断切刺数下。 ②横行切刺:与针刃垂直的方向,在病灶层间断切刺数下。 ③十字切刺:先与针刃一致的方向,在病灶层切刺一下,随即退出病灶层,调转针刃90o,再切刺病灶层一下。 (5)出针:用纱布块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治疗部位无菌干纱布按压2~3分钟,无菌敷料包扎2天。 3.注意事项 (1)术前应向患者交待解释术中的局部感觉,做好思想准备。 (2)术中要及时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的感受,取得配合。 (3)如果减张不充分,应在术后3~4天在次治疗。 (二)自内向外挑钩减张法 1.术前准备 (1)高压灭菌的钩鍉针器械包。 (2)无菌的治疗室及相应的抢救设备。 2.技术操作 (1)定位:新夹脊穴的定位是在华佗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之间。 新夹脊穴的定位规律:新夹脊穴是根据脊椎的发病规律而命名的,穴位计数为解剖体位自下向上升序排列。例如:颈椎的第七椎在颈椎排列顺序中在最下方,是载荷量最大的椎体,易发病,故将颈一穴定为此处,顺延向上颈二、颈三穴处椎体载荷量逐渐减小,发病的几率亦随之降低,但在治疗操作上的难度却逐渐增大。胸椎和腰椎及骶尾椎处的定位规律也是如此。 (2)选穴原则: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治疗穴。 (3)钩鍉针针具:钩鍉针有钩头、钩身、钩柄、钩尾四位之分(见图2)。图2 钩头示意图 图2 钩头示意图 (4)体位:俯卧位、俯伏坐位。 (5)操作方法: 以钩提法为主。钩提法指钩鍉针按所使用的进针法进入皮肤(真皮)后,施治时先钩后提拉、再钩再提拉,循序渐进,达到钩治、割治、挑治、针刺、放血五法并用的操作手法。使用的钩鍉针主要是巨类的腰型、颈胸型、穴位型、钩鍉针和中类内板型、微类内板型钩鍉针。进入皮肤(真皮)后,其再操作的方法又分为垂直钩提法、扇形钩提法、菱形钩提法、倒八字钩提法,另外还有钩割法、强刺法、画圆法、鸟啄法、旋转法、钩划法、分离法、捣碎法。 3.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进针的层次,切忌深入到肌肉以免引起局部血肿。 (2)局部麻醉至筋膜层,不必过深。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