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操作技术及辨证施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易筋经操作技术及辨证施功 易筋经相传源自于南北朝时期的佛家功法。“易”是变易、改变的意思,“筋”指筋骨、肌肉,“经”为方法。“易筋经”就是通过锻炼来强筋坚骨、祛病延年的方法。该功法重视姿势、呼吸与意念的协调锻炼,并按人体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之运行进行练习,尤其重视对心性的修养。 此功法配有古歌诀,为保持原貌,照录于各节之前。 一、操作技术 易筋经包括12节正功和收式共13个部分,其中每一节动作重复次数因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可有所差异,每一节功法对姿势动作、呼吸方式和意念状态虽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体上应把握道法自然的原则,使调身、调息、调心逐渐地融为一体,进一步达到天人合一、祛病延年。 第一节 韦驮献杵势 歌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1.调身 (1)左腿向左横跨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脚平行或呈外八字均可),两手自然下垂,头端正,两目半开半合,平视前方,舌抵上腭,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收腹松胯,膝松微屈,足掌踏实,全身放松。(见图1) (2)两手缓慢翻转为掌心向后,慢慢地向前、向上抬起与肩平逐渐变为立掌向胸前靠拢,两掌心相对,缓缓屈肘。(见图2) (3)两拇指少商穴轻轻接触,合十当胸,指尖向上,松肩沉肘。(见图3) 2.调息 (1)动作①自然呼吸,逐渐使呼吸缓、慢、深、细、匀、长,调息3~6次。 (2)动作②③时深吸气。 (3)动作③姿势定位后开始呼气,然后逐渐变为腹式呼吸,在自然的基础上使呼吸缓、慢、深、细、匀、长,调息3~6次。 3.调心 (1)练调身①时心境澄清,神意内敛。 (2)练调身②时,意念专注于动作、姿势。 (3)练调身③时,自觉全身气脉流动后,意念随呼吸在吸气时导引气从指尖而出,进人鼻内,下沉丹田。呼气时,意念气从下丹田上胸,循手三阴经人掌贯指。 4.操作提示 动作宜缓慢,配合柔和的自然呼吸,目光注视前方,视而不见。曲腕立掌稍用力。意念要淡,似有若无。 第二节 横担降魔杵 歌诀:足趾柱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1.调身 (1)接上势,两掌慢慢向左右分开,至肩肘腕平,掌心向下,成“一”字形,同时足跟微微抬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只用拇趾点地)。(见图4) (2)凝神贯注前方,含胸拔背,收腹松胯,舌抵上腭。 2.调息 (1)练①势时自然呼吸。 (2)练②势时用腹式呼吸。 3.调心 (1)练①势时随着动作意念自然集中于两掌内劳宫穴及足趾部。 (2)练②势时,在吸气时意念集中于劳宫,呼气时意念集中于足拇趾大敦穴。 4.操作提示:足跟抬起,脚尖点地时要控制身体平衡,可将脚趾分开后再抬脚跟。 第三节 掌托天门 歌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身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下生津将腭抵,鼻中调息将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1.调身 (1)接上势,两手从左右缓缓向上做弧形上举,将阴掌变成阳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直对天门(前发际上2寸),做托天状。同时两足跟提起,微微向外分开,足尖着地,闭住会阴穴,放开膀胱经之会阳穴。(见图5) (2)牙关咬紧,舌抵上腭,两目用内视法,通过天门,注视两手掌之间。 (3)两手握拳,两臂顺原来路线缓缓下降至“横担降魔柞”的架子。(见图6) 2.调息 (1)练①势时自然呼吸。 (2)练②势时用腹式呼吸。开始可用鼻吸口呼,后改为鼻吸鼻呼,气沉丹田。呼吸细匀长缓,绵绵不断。 (3)练③势时自然呼吸。 3.调心 (1)练①势时专注于动作和姿势。 (2)练②势时吸气时意守丹田,呼气时将意念逐渐转人两掌之间,感觉气脉运行时,则以意随气。 (3)练③势时意念放松,似有若无。 4.操作提示:两手掌心向下,指尖向外是为阴掌;两手掌心向上,是为阳掌。 第四节 摘星换斗 歌诀: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1.调身 (1)接上势,右手向右上方缓缓高举,离前额约一拳;同时左手放下,并反手以手背贴于左侧腰眼部。(见图7) (2)两目注视右手之内劳宫穴。 (3)左手高举,右手放下,右手背贴于右侧腰眼处,两目注视左手内劳宫穴。(见图8) 2.调息 (1)练①势时自然呼吸。 (2)练②势时用腹式呼吸,把息调匀。开始可用鼻吸口呼,后改为鼻吸鼻呼,气沉丹田。呼吸细匀长缓,绵绵不断。 (3)练③势时呼吸同①②。 3.调心 (1)练①势时专注于动作和姿势,意念要淡。 (2)练②势时意念注视高举之手的劳宫穴,并将内劳宫、两眼与在腰眼处之手背的外劳宫穴用意念连成一条气线,随着呼吸的吐纳,腰眼发生一凸一凹的运动。 (3)练③势时意念与①②相同。 4.操作提示 在呼气时注意内劳宫,吸气时注意下边手的外劳宫。意念内劳宫、眼睛、腰眼随着这种凸凹开合的动作,做微微的运动。 第五节 倒拽九牛尾 歌诀: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用意存于两膀,擒拿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