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脱位整复技术诊疗指南
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历代有脱臼、出臼、脱骱、脱髎、骨错等多种称谓,多发生在活动范围较大、活动较频繁的关节。脱位整复(复位)技术是应用手法技巧、恢复受损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及功能的一套治疗技术。
一、基本复位技术
(一)拔伸牵引
克服脱位周围肌肉的痉挛性收缩,起到“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作用。复位时一般先顺上肢畸形方向牵引,然后逆伤力方向牵引复位。牵引过程中可同时施以屈伸、收展、旋转等手法。也可采用持续皮肤或骨骼牵引、悬吊牵引,使关节松解后复位。
(二)屈伸回旋
如脱位后骨端被撕裂的关节囊、韧带或肌腱组织卡锁,单纯施以拔伸牵引难以复位,应采用本法。复位前注意明确受伤机制,以逆损伤机制而施行。
(三)提按端挤
采用骨伤提按、端挤、捺正等手法复位,主要用于纠正脱位骨端的前后或侧方移位,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其他手法综合使用。
(四)足蹬膝顶
在充分牵引的基础上,通常一个人操作,采用足蹬法、或膝顶法进行复位,常用在肩、肘关节脱位以及髋关节前脱位。
(五)杠杆支撑复位
本法是利用杠杆为支撑点,力量较大,多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采用一长约1m、直径为4~5cm圆木棒,中间部位以棉垫裹好,置于患侧腋窝,两助手上抬,术者双手握住腕部,并外展40°向下牵引,解除肌肉痉挛,使肱骨头摆脱盂下的阻挡而复位。整复陈旧性关节脱位,需增大肩关节外展角度,使肩部各方面活动范围广泛,以松解粘连。本法因支点与牵引的对抗力量较大,活动范围亦较广,如有骨质疏松和其他并发症应慎用,并注意勿损伤神经及血管。
此外,尚有椅背复位法、梯子复位法等,均属同杠杆支撑复位法。
二、常见脱位的复位技术
(一)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亦称肩肱关节脱位,古称“肩胛骨出”、“肩膊骨出臼”或“肩骨脱臼”。肩关节是全身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部位之一,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男性。根据脱位的时间长短和脱位次数的多少,可分为新鲜性、陈旧性和习惯性脱位三种。根据脱位后肱骨头所在的部位,又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两种,而前脱位又可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脱位,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见。
【治则治法】
多选用手法复位伤肢悬吊固定治疗。并辅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药内服外用。常用手法:拔伸牵引、足蹬膝顶、屈伸回旋、提按端挤、杠杆支撑复位、椅背复位法等。
【操作步骤】
对新鲜肩关节脱位,只要手法应用得当,一般都能成功。陈旧性脱位在1个月左右者,关节内外若无钙化影,亦可采用手法复位。复位以前脱位为例:
1.牵引推拿法:患者仰卧,用布带绕过胸部,一助手向健侧牵拉,另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下向上向外牵引,第三助手紧握患肢腕部向下牵引,向外旋转,并内收患肢。三助手同时徐缓、持续不断地牵引,可使肱骨头自动复位。若不能复位,术者可用一手拇指或手掌根部由前上向外下,将肱骨头推入关节盂内。第三助手在牵引时,应多作旋转活动,一般均可复位。
2.手牵足蹬法:患者取仰卧位,以右肩为例,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右膝伸直用足蹬于患者腋下,用力牵拉伤肢,持续1~3分钟,先将伤肢外展、外旋,后内收、内旋,患处如有滑动回纳感,即表明复位成功。
3.拔伸托入法:患者取坐位,第一助手立于患者健侧肩后,两手斜形环抱固定患者作对抗牵引,第二助手一手握肘部,一手握腕上,将伤肢向外下方牵引,牵引由轻而重,持续2~3分钟。术者立于患肩外侧,两手拇指压其肩峰,其余手指插入腋窝内,在助手对抗牵引下,术者将肱骨头向外上方钩托端提,同时第二助手逐渐将患肢向内收、内旋位牵拉,直至肱骨头有回纳感觉,既已复位。
4.拔伸膝顶法:患者坐凳上,助手双手按住并固定患者的肩部,术者站于患肢外侧,一脚踏在患者坐凳的外侧,膝部垫入患肢腋下,术者一手置于膝上托住患者腋下肱骨头,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用力向下作拔伸牵引,牵引中术者用力外展、外旋上肢,再以膝盖为支点一手下压内收伤肢,另一手顺势端提肱骨头,即可复位。如患者肩部肌肉发达,也可以另一名助手进行患肢牵引复位,术者双手在腋下端提配合膝顶复位。
5.牵引回旋法:患者取坐位,助手一人立于其后,用手按住患者双肩。术者立于患侧,用一手臂从肩部后侧穿过腋下,屈肘90°,握住其腕部,用另一手握住患者肘部。术者两手臂协同用力,轻轻摆动患肢,然后术者握肘部之手先用力向下牵拉,当肱骨头被牵下松动时,置于腋下的手臂用力向外上拉肱骨上段,此时握肘部之手向上推送伤臂,当有滑动感时,即表明复位成功。
6.椅背复位法:患者坐在靠背椅上,将患肢放在椅背后侧,腋肋紧靠椅背,用棉垫置于腋部,保护腋下血管、神经,一助手扶住患者和椅背,术者握住患肢,先外展、外旋牵引,再逐渐内收,并将患肢下垂,然后内旋屈肘,即可复位成功。此法是应用椅背作为杠杆支点整复肩关节脱位的方法,适用于肌力较弱的肩关节脱位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