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大高风险作业风险分析 及控制措施 硝区维修部 2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序 号 风险分析 安全控制措施 1 动火设备内有易 燃易爆物质 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 火星窜入其它设 备或易燃物浸入 动火设备 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可靠隔绝,挂牌,并 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 动火点周围有易 燃物 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 电缆沟等清除易燃物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 绝 4 泄漏电流(感应 电)危害 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 水道(井) 5 火星飞溅 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隔绝措施,防止火花 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 不当 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 5m ,二者与动火点之 间均不小于 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 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 泄 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窜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 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 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 未定时监测 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 30 分,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 业中断时间超过 30 分,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持至动火 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 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11 监护不当 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 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 ②、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 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12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 不当 ①、动火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 子、铁铣等) ②、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进行预启动状态 13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 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若涉及下釜、高处、抽堵盲板、管道 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14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 化 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二级动火作业证》 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序 号 风险分析 安全控制措施 1 隔绝不可靠 ①、与该设备连接的物料、蒸汽、氮气管线使用盲板隔断,并办 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②、拆除相关管线, 2 机械伤害 办理设备停电手续,切断设备动力电源,挂“禁止合闸”警示牌, 专人监护 3 置换不合格 置换完毕后,取样分析至合格 4 氧气不足 设备内氧含量达 18-21% 5 通风不良 ①、打开设备通风孔进行自然通风 ②、采用强制通风 ③、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④、采用管道空气送风,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 析确认,严禁通入氧气补氧 ⑤、设备内温度需适宜人员作业 6 未定时监测 ①、作业前 30 分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 入设备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 ③、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 7 触电危害 ①、设备内照明电压使用 36V 以下的安全电压,在潮湿容器,狭 小容器内作业应使用 12V 安全电压 ②、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有漏点 保护器 8 防护措施不当 ①、在有缺氧、有毒环境中,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②、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 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③、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穿戴好防腐蚀护具、耐酸服、耐酸 靴、耐酸手套、护目镜 9 通道不畅 设备进出口通道,不得有阻碍人员进出的障碍物 10 监护不当 ①、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 型号 ②、监护人随时与设备内取得联系,不得脱岗离岗 ③、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