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教学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原理中排布顺序的实质 (1)相同能层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 (2)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3) 不同层不同能级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 -----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ns<np<nd<nf 1s<2s<3s<4s;2p<3p<4p; 3d<4d ns<(n-2)f<(n-1)d<np (n为能层序数)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问题解释: 写法一: 1s22s22p63s23p63d1 +19 2 8 9 +19 2 8 8 1 写法二: 1s22s22p63s23p64s1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练习3(参考P2师生互动?解疑难) 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20Ca (2)22Ti (3)30Zn (4)24Cr 2、基态与激发态 基态原子: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 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 (不稳定) 如:Na 1s22s22p63s1 如:Na 1s22s22p63p1 (稳定) 电子吸收能量 电子放出能量 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三)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烟花 3、原子光谱 ⑴光谱: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彩色光带。 七基色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三)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3、原子光谱 (三)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 激发态原子 (能量较高) 基态原子 (能量最低) 吸收光谱:即从入射光中吸收掉的光。 发射光谱:即发射出来的光。 3、原子光谱 (三)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⑵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用光谱仪测定氢气放电管发射的氢的发射光谱 3、原子光谱 (三)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发射光谱 锂、氦、汞的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特征:暗背景,亮线,线状不连续。 3、原子光谱 (三)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桂耀荣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桂耀荣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桂耀荣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二、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进程 三、原子结构 四、核外电子排布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宇宙大爆炸 2h后 诞生 大量的氢 大量的氦 极少量的锂 原子核的熔合反应 合成 其他元素 1、爆炸理论—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 宇 宙 大 爆 炸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宇宙中氢元素最丰富,占88.6%。 有22种非金属。 宇宙年龄至今约140亿年。 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 2、宇宙的基本情况 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有多少种非金属?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 思考与交流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 古希腊哲学家Democritus(约公元前 460 年—前 370 年) 原子 1、古希腊原子论——原子最小、不可分割 二、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进程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J.Dalton , 1766~1844)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建立了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即原子结构的“实心球模型”。 2、道尔顿原子模型——实心球模型 二、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进程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J.J.Thomson ,1856~1940)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于是他在1904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3、汤姆生原子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二、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进程 4、卢瑟福原子模型——行星模型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 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原子不是实心的微粒,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又称“行星模型”) 二、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进程 α粒子散射实验 一束变速运动的α粒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正电荷的质子粒,即氦原子核)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