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中语文 必修3《咏怀古迹(其三)》.pptVIP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中语文 必修3《咏怀古迹(其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闭月羞花之貌 沉鱼落雁之容 “沉鱼”——西施 “落雁”——王昭君 “羞花”——杨玉环 “闭月”——貂婵 昭君和亲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借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心怀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 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 昭君村 先主庙(刘备) 武侯祠(诸葛亮) 音读 要求:读整齐、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情感 节奏划分 h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pípá lún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意读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进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诗歌内容 诗歌大意: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还在。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沙漠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画工曾经辨识过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中,还分明聚集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1、在这首诗当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品读 2、思考: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荆门指的是湖北宜都西北。昭君故里即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宝坪村) “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化静为动,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三峡之水从千山万壑间流过,山势峥嵘起伏,有如万马奔腾,直赴荆门。江之北岸传说依旧坐落着昭君村。 3、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的奇伟形象。 4、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yān zhī】(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在诗中找出答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写她远离汉宫远嫁匈奴 写她死后葬身塞外骨留青冢 昭君悲剧的根源所在。写汉元帝,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写她怀念故国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江淹《恨赋》:“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诗眼:“怨恨”: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画师无耻,元帝昏庸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引出歌咏对象 概述悲剧一生 揭示悲剧根源 点明昭君之怨 入 题 铺 垫 明 旨 5、《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诗言志”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尧典》 “香草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

文档评论(0)

win金牌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