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绝地之音练习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VIP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绝地之音练习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字音辨读 1.踟躇 (ch í .. 3.干涸 (h é) .  ch ú) 2. 恹恹(y ān) . 訇然(h ōnɡ) . 5.人寰 (hu án) 6. 狰狞(zh ēnɡ n ínɡ) . .. 7.伶仃 (l ínɡ d īnɡ) 8. 微熹(x ī) .. . 9.夯 土(h ānɡ) 10. 攫住(ju é) . . 11.岌 岌(j í) 12. 怨懑 (mèn) . . 二、字形辨识 chànɡ 怅 望 l ínɡ 伶 仃 青纱 zhànɡ 帐 l ínɡ 玲 珑 1. 2. 记zhànɡ 账 l ínɡ 铃 铛 发zhànɡ 胀 山l ǐnɡ 岭 鞭shāo 梢 xù x ù 絮 絮 叨叨 shāo 稍 微 有条不 wěn 紊 3. 佳人 4. qi ào 俏 魂牵梦 yínɡ 萦 报xi āo 销 zhí 絷 马缰 三、词语辨析 1.若隐若现·时断时续 辨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析 时断时续:有时断开,有时连续。 ①白色和粉色的睡莲也如含羞的出浴美女,在圆润的莲叶 下若隐若现,撩人心弦。 例句 ②读者杨先生反映:十二化建宿舍五层以上居民家的供水 总是时断时续,影响正常生活。供水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 2.体验·体会 辨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析 体会:①动词,体验领会;②体验领会到的东西。 7月 1日,建党 90周年的喜庆日子,来自全省社科界六十余家社团组织负责人,自驾车深入母瑞山体验 例句 “绿岛红区,古色古香”的精彩旅程。 ②也许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苦心、辛酸! 四、熟语释义 1.引吭高歌: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2.不能自拔: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3.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像镂刻在骨头和心上,形容感受深 切,永远不忘。 4.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5.絮絮叨叨:①形容说话啰嗦,唠叨;②形容说话断断续续。 6.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一、走近作者 马步升, 1963 年生,甘肃合水人,中国现代作家。甘肃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以 创作小说、 散文为主, 兼写文艺评论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 小说和散文连续多年入选全 国年度最佳作品,散文进入中国最新文学排行榜前五名。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和《天干地支》 。另有长篇小说《女人狱》 、《北京不是你 的家》、《花园中的大王》和小说集《老碗会》 ,长篇纪实作品《燃烧的太阳旗》 、《守望平安》 ( 与他人合著 ) ,文化史著作 《走西口》、《西北男嫁女现象调查》 、《百年甘肃》 ( 与他人合著 ) 。 二、相关背景 马步升的散文对历史如数家珍, 西部民俗色彩也分外鲜明, 加上潇洒的文笔、 思辨的气 质,历史感、 现实感、生命感共同织出马步升散文绵长的意味, 绘出了陇东黄土地活的灵魂。 散文语言既生动浅显,又富有生活情趣,还带上了那么一些西北汉子的爽气。 三、主旨把握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导师徒步考察长城时的一次“音声奇遇”, 即在绝域、 绝地听到了最 具原始生命力的“音乐”,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自己追踪和捕捉绝地之音的独特经历和体验,让人们听到了真实的、颇具野性的精神黄钟大吕,触摸到一颗思远追古的执著之心。 四、结构图示 1.文中广义上的绝地 ( 即“黄土林” ) 有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写这些内容有何作 用? 明确:自然景观有绝地上沟壑纵横,如同迷宫,又有晚秋朔风。人文景观有悬长城,一 系列秦汉边卒的遗迹。 作用有四: 渲染环境,突出“绝地”中的“绝”; 突出时空的亘远,引发人们思远追古 的情怀;突出行走绝地的梦幻感觉与艰难;为下文写不期而遇绝地之音作充分的铺垫。 2.作者为什么说“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 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 明确:这句话分两部分来理解。 前半部分是“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 更是一道文 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指的是过去。历史上,长城有着军事防御的功能,更是不同种 族、不同文化的界限。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阻隔了长城内外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 而后半部分“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 超越了民族, 它是一种习惯, 一种地域自觉”,指的就 是现在的长城。现在的长城,再也不是文化、民族交流的阻碍了,所以说“它超越了历史, 超越了民族”。 人们只是习惯性地把它看成是防御工事, 看成一个地域的分界点。 这是作者在长城面对历史、面对文化的理性思考和认识。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认识。 明确:这是作者写的一首家乡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27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