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6 -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淮河是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同时也是皖北与江淮之间的分界线,而长江则是皖南与江淮的分界线。读图,完成1~2题。
1.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的主要原因是( )
A.淮河南北植被差异明显
B.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
C.淮河源头位于秦岭山脉
D.自然地理分异指标显著
2.明清时期,皖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皖北,主要是( )
A.长江水运比淮河发达 B.山地物产比平原丰富
C.两地气候差异明显 D.皖南种植业更发达
1.D 2.A [第1题,由于植被分布具有过渡性,淮河南北植被差异并不明显,A错误;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但与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没有关系,B错误;淮河源头位于桐柏山,且淮河源头位置与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没有关系,C错误;由于1月0 ℃等温线、年降水量800 mm等值线大致与淮河吻合,自然地理分异指标显著,因此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D正确。第2题,南方多山,明清时期,水运是该地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长江水运比淮河发达,故皖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皖北,A正确;山地物产比平原丰富不是主要因素;两地气候有差异,但并不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原因;皖南多山区,种植业没有平原发达。]
(2020·广东肇庆模拟)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5.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土壤
3.B 4.B 5.C [第3题,“石头房、竹木房”主要是各地就地取材建设,与建筑原料有关;“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吊脚楼建在山区,而三合院及四合院建在平坦之地。第4题,陕北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季气温低,同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而气温更低,则一般不设北窗,南边窗户较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第5题,陕南注重排水,说明降水较多;陕北注重雨水收集,说明水资源少;两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而降水差异大,故其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
台湾兰屿岛居民日夜与海共生。岛上传统民居为独特的木石结构房——地下屋,这种房屋房顶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房体建在挖空的凹陷处,四周用石头垒成围墙,室内配有火堂。下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据此完成6~8题。
6.兰屿岛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里的“害”最主要是指( )
A.地震 B.风害 C.暴雨 D.风暴潮
7.兰屿岛地下屋的突出优点类似于( )
A.蒙古族蒙古包 B.傣族竹楼
C.福建土楼 D.陕西窑洞
8.地下屋室内火堂的主要作用是( )
A.缓解阴暗潮湿 B.提高冬季室温
C.加热所需食品 D.驱赶侵扰蚊虫
6.B 7.D 8.A [第6题,兰屿岛的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台风来时,风力大,破坏力强;台风过后,酷热难当。当地达悟族人创造了这种“地窖式”民居,优点突出,可躲避台风,且住起来冬暖夏凉,能采光通风,排水良好,极具特色,是当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所以兰屿岛地下屋是为了躲避台风而建。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兰屿岛地下屋既可以躲避台风,又能够冬暖夏凉,类似于陕西窑洞。蒙古包是为了便于迁徙,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傣族竹楼是为了防潮湿,适应当地的湿热环境;土楼是为了家族团聚,又能防御外敌的建筑方式。第8题,由材料可知,地下屋一半建在地面以下,室内建有火堂,可以弥补阴暗潮湿的特点。该地纬度低,冬季气温不会很低;加热食品没有必要配备专门的火堂;火堂没有特殊的味道,不会驱赶蚊虫。]
灯笼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是喜庆的象征。古代竹编灯笼是用天然竹子、油纸、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的。福建省莆田市的船渡村,是一个有着百余年制作竹编灯笼历史的“灯笼村”。过去,村里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做灯笼,编制的灯笼在当地十分吃香。如今,大部分村民放弃了这一传统手工艺,全村仅剩七八家灯笼作坊,编制灯笼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境地。据此完成9~11题。
9.福建莆田历史上制作灯笼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区域经济联系含解析湘教版.doc
-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0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含解析湘教版.doc
-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湘教版.doc
-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湘教版.doc
-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我国的长江流域含解析湘教版.doc
-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4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区的发展与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含解析湘教版.doc
-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5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湘教版.doc
-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6世界重要地区含解析湘教版.doc
-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7世界主要国家含解析湘教版.doc
-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湘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