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知识点一 古代非洲文明 1.西非(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2.北非 阿克苏姆王国: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3.东非 (1)背景:农业进步;环印度洋贸易发展;伊斯兰教传入。 (2)概况: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 (3)社会状况 ①广泛使用奴隶。 ②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③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通过阿拉伯商人进口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出口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等。;4.南非 (1)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2)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知识点二 古代美洲文明 1.文明发展的前提 (1)农业发展,如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 (2)贸易发展。;2.玛雅文明 (1)地区: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2)社会状况 ①经济方面: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②政治方面: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③城市建筑:城市建筑精美,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④文化方面: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 (3)衰落:15 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3.阿兹特克文明 (1)兴起: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2)鼎盛时期: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3)社会状况 ①政治方面: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②经济方面: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③城市: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人口20万—30万。城内建有堤道、引水渠、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4.印加文明 (1)兴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 (2)鼎盛时期:15世纪末16 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帝国疆域达到100万??方千米,人口约600万。;(3)社会状况 ①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②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③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 ④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⑤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⑥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探究点 古代中非的友好交往;互动探究: (1)根据材料,分析明成祖时出现中非交往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明成祖时中非交往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提示:(1)原因:明成祖改变对外政策,实行“敦睦邦交”;航海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恢复,商业贸易的需求等。 (2)特点:友好交往,出现交往高潮;频繁的政治性互访;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影响:扩大了朝贡贸易体系;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发展;增强了中非人民的友谊。;论从史出 古代中非的友好交往 (1)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两汉时期)。古代国际关系的发展,首先是长时间的自发的民间交往,然后才有官方的接触。由于罗马帝国渴望得到中国的丝织品,东北非各国也极力想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来扩大财源,很自然地在东西方两大帝国之间起了中转站的作用。于是中非交往便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这次高潮的特点是:中非之间从民间交往向官方交往发展。双方互派使节推动经济文化交流。丝绸贸易是经济交流的主要内容。;(2)从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唐朝)。7世纪中国唐朝的建立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使中非交往再次走向高潮。唐朝时期中国政治统一、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力强盛,十分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被中国称为“大食”的阿拉伯帝国,于公元7世纪占领埃及,取代了东罗马的统治,随后还入侵非洲其他地区。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们大都愿意与中国交往,据记载,651年,帝国统治者派遣使节抵达长安与唐朝通好,从这时起一百多年间,阿拉伯派遣唐使共37 次,来华商人不计其数。随着阿拉伯帝国与唐朝的友好交往,中非间的交往再次走向高潮。第二次高潮的特点是:中非之间由间接交往过渡到直接交往。中非间的交通由以陆路为主发展为海陆并举。;(3)非洲与中国交往范围的扩大(宋元时代)。北宋政府在沿海城市设立了市舶司、市舶务、市舶场,开展对外贸易。南宋时,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更是鼓励海外贸易。元朝建立后,奖励海外贸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