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
3.1 植物组织培
养概述与发展简史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植株组织培养 (Tissue culture)
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依据,采用人为方法创造一个适合
于植物组织或细胞生长的理想条件,使细胞的全能性得以发
挥,培养得到完整植株或组织器官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于工厂化育苗的优点
①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②生长周期短,繁殖系数高
③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1. 探索阶段-奠定理论基础
◆ 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和动物学家Schwann创立了
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Schleiden Schwann
探索阶段
◆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植物
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至分到单个细胞而不影响细胞增殖的
观点,并设想离体植物活细胞具有能够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潜力。
植物组织培养之father Haberlandt
探索阶段
◆ 1904年,Hanning在含有无机盐和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了萝卜和辣
根的幼胚,在离体条件下得到成熟胚,首次证明了胚培养的可能性
◆ 1904-1925年,兰花和亚麻种间杂交幼胚培养获得成功
◆ 1922年,美国Robbins和德国Kotte离体培养豌豆、玉米、棉花的茎
尖、根尖成苗
培养技术建立阶段
◼ 1930s-1950s,确立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模式:
✓培养基模式
✓激素调控模式
◼ 首次用实验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组培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技术建立阶段
◆ 1933年,李纪桐、沈同用银杏胚乳提取物培养银杏胚获得成功,首次
利用天然提取物促进离体培养
◆ 1934年,Gautheret发现加入B族维生素和IAA时,山毛柳、黑杨离体培
养的形成层生长才显著
◆ 1934年,美国的White利用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
◆ 1937年,White发现3种B族维生素和IAA对植物离体培养有用
◆ 1939年,White培养烟草种间杂种幼茎切段原形成层成功
培养技术建立阶段
◆ 1943年White发表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即 《A Hand Book of Plant
Tissue Culture》的专著,使植物组织培养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组织培养的奠基人White ,创立了White培养基
培养技术建立阶段
◆ 1945年,Skoog等发现腺嘌呤促进细胞分裂、组织成芽。腺嘌呤可以解
除生长素对芽形成的抑制作用,而诱导形成芽。
◆ 1956年,Miller发现激动素的效果为腺嘌呤的3万倍
◆ 1957年,Skoog和Miller提出有关植物激素调控器官形成的概念,即控
制器官分化的激素模式为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关系, 通过改变培养
基中这两类生长调节物质的相对浓度可以控制器官的分化,这一比率高
时促进生根,低时促进芽的分化,二者浓度相等时,组织则倾向于以一
种无结构的方式生长。
培养技术建立阶段
◆ 1958年,Steward等报道了用
胡萝卜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
,成功诱导形成了体细胞胚并
分化为完整的植株,首次从单
个体细胞获得植株,使细胞全
能性理论得到证实,基本建立
了组织培养体系,这是植物组
织培养培的一次重大突破。
应用研究阶段
◆ 1960年,M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