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植物病理学》
葡萄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3.主要菌物病害—
教学内容:
葡萄黑痘病、葡萄褐斑病、葡萄白粉病
5.葡萄黑痘病
• 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是葡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
• 症状特点:(1)主要危害绿色幼嫩部位。(2)叶片染病,褐色圆斑,后
穿孔呈星状开裂;(3)新梢、叶柄、果梗、卷须染病,褐斑,中间
凹陷成干裂的溃疡斑,严重的最后干枯。
溃疡斑
• (4)果实染病:多在果实着色前绿果期感染。深褐色圆形病斑,中
央灰白色,略凹陷,上生黑色小点,边缘呈红褐或紫褐色晕圈,似
鸟眼状。病斑只停留果皮上;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果小味酸
病原:葡萄痂圆孢菌 Sphaceloma ampelinum
侵染循环: 菌丝体病残体越冬
翌春
分生孢子
•建立侵染需要12h的游离水
风雨传播 初侵染,伤口
绿色幼嫩部位(新梢、叶等)
风雨传播 再侵染多
花穗,幼果
发病规律
• 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有密切关系,尤以春季及
初夏(4~6月)雨水多少的关系最大。
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
多雨、高湿,又造成寄主幼嫩组织的迅速成长
• 栽培管理:排水不良、低洼、氮肥多、树衰、过密等
• 品种抗性:差异明显
6.葡萄褐斑病
• 大褐斑病与小褐斑病,全国各地均发生,较为重要叶部病害。
• 症状特点:主要为害中、下部叶片,大褐斑病: 病斑直径3-
10mm。小褐斑病: 直径2-3mm。潮湿时病斑背面生灰黑色霉层。
可发生同一叶片上,引起影响光合作用,早期落叶
病 原: 侵染循环
菌丝体、分生孢子病落叶越冬
翌春
分生孢子
风雨传播 初侵染,叶背侵入
叶 片
风雨传播 再侵染多
大褐斑病:褐柱丝孢属 小褐斑病:尾孢属 叶片,至秋未
Phaeoisariopsis vitis Cercospora roseleri
发病规律:
• 高温高湿:在5、6月初发,7-9月为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发病较重。
发病严重时可使叶片提早1~2个月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第二年的
结果。
• 栽培措施:架面枝叶茂密、肥水不足、树衰、排水不良病重
• 品种抗性:一般美洲葡萄品种易感病;欧洲葡萄品种发病轻
7.葡萄白粉病
• 症状特点:白色粉状物
• 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等部位,以幼嫩组织最敏感。
• 花穗受害易坐果不良,幼果得病易脱落
• 病原:葡萄钩丝壳菌; 托氏葡萄粉孢霉
• 侵染循环:
菌丝体在病组织
或芽鳞片;病残体闭囊壳越冬
翌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