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霁一天清淑气,健帆千里碧榆风米芾《吴江舟中诗》与其早期的书法创作.docxVIP

快霁一天清淑气,健帆千里碧榆风米芾《吴江舟中诗》与其早期的书法创作.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快霁一天清淑气,健帆千里碧榆风米芾《吴江舟中诗》与其早期的书法创作 打开文本图片集 诗的内容及创作年代 《吴江舟中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凡四十四行,内容如下: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纤。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船工怒首屈一鬬语,夫坐视而怨。添槔亦复车,黄胶生口咽。河泥若祜夫,粘底更不转。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一曳如风车,叫瞰如临战。傍观(賏+鳥)窦湖,渺渺无涯岸。一滴不可汲,况彼西江远。万事须乘时,汝来一何晚。 米芾《吴江舟中诗》的创作背景及年代,目前有三说。早期说。此以曹宝麟、翁万戈为代表。曹宝麟在《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认为:该作与元丰四年(1081)在长沙所书《道林诗帖》的部分笔墨相似,“尤多长沙习气”。故推测该作或元丰五年(1082)入刘庠幕未成后漫游所作,并将该作的书写年代放在此年。 中年说。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何传馨为代表。何氏认为米芾此作既有唐人的东西,也有二王晋人的东西,属于米芾集古字的中年。 晚年说。以美国的方闻、石慢、何慕文为代表。这三家虽然所定该作的具体时间又有不同,但都认为属米芾晚年之作。 笔者支持曹宝麟之早期说。这主要是从该作技巧及风格来判断的。 米芾《吴江舟中诗》既然被定位在早期,这就要看看他早期的学书经历。人们大概都有一种窥探的本能,米芾作为一代书法大师,其早期非正途的入仕经历,连他自己都不愿多谈,所以,其早期学书及创作经历就成为一个大家津津乐谈的话题。这个问题在米芾那个时代就已经作为话题被人反复地谈论了。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曹勋对米芾的书法创作演变有这样的话:“米老精收由滋而下笔墨之妙,自成一家,故得名本朝,为海内所宗。然有早年、晚年、改名、未改名之别,览者当加意焉。” 米芾曾自述其学书经历:“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版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人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不管怎么说,从取法路数上看,米芾也没有什么大的特别之处,走的也是顺承着唐人流传下来的路子。大致上看,米芾早期受六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在这几家中,诸家的楷书应是米芾最先学的,行书应是而后学的。既知之愈深,爱之、恨之也愈甚。所以以米芾以其真率性格在晚年对诸家的批评也就毫不客气了。在《海岳名言》他说“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有时候,米芾还对欧褚的批评留点面子:“欧怪褚妍不自持,犹能半蹈古人规。公权丑怪恶札祖,从兹古法荡无遗。”对颜真卿的行书,米芾还是评价很高“又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座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 在六家中,欧阳询对其的影响不仅大而且米芾与他还有点特殊的机缘。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潭州即今湖南长沙。自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到元丰五年(1082)七年的时间里,米芾一直以小吏的身份在长沙“工作”。这一段正是米芾自二十五岁到三十二岁之间。唐朝以后,湖南、湖北的两湖地区逐渐作为一个日渐交融而相对独立的文化地理单元而存在着,对于自小生活在襄阳的米芾来说,长沙对他来说不会是很陌生的地方。自然米芾对欧阳询也会多一份不一样的心结,因而率更书风构成了前者“长沙习气”的基本特质。 在米芾的一生中,我们可以找到他与欧阳询结缘的痕迹: 元丰二年是年在长沙掾的任上,米芾在他襄阳小时候的老朋友魏泰那里得到了欧阳询《度尚帖》。 元丰三年,观长沙道林寺所藏欧阳询书《道林之寺碑》,认为“笔力险劲,勾勒而成”,并提名李邕《岳麓寺碑》之侧。在米芾所著《宝章待访录》,他在长沙还在南楚门胡氏淳处见到了欧阳询的楮册小楷《苟氏汉书节》。 元丰五年正月,过山阳(今江苏淮安),于钟离景伯处得欧阳询《庾亮帖》。 在米芾所著《宝章待访录》中,它还记录了老朋友魏泰藏有欧阳询的《卫灵公天寒凿池帖》麻纸真迹。在张汝钦处藏有欧阳询的碧笺四圣草帖。在唐垌处藏欧阳询《鄱阳帖》。在晁端彦处藏欧阳询二帖。在洛阳人家藏欧阳询四帖真迹。 元佑五年冬至,米芾作《欧阳率更度尚庾亮二帖赞》,赞曰:“渤海儿怪,字亦险绝。真到内史,行自为法。庄若对越,俊如跳掷。后学莫窥,遂趋尪劣。” 六年的长沙生活,对米芾留下了深刻印象。晚年时任书画学博士的米芾在给陈瓘的书札中,以诗的形式追忆了这段生活: 我思岳麓抱黄阁,飞泉元在半天落。石鲸吐水(点去)出湔一里,赤日雾起阴纷薄。我曾坐石浸足眠,时项抵水洗背肩。客时效我病欲死,一夜转筋著艾燃。(下注:关淮)如今病渴拥炉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