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四帖述评.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王”四帖述评 传统书法莫盛于晋,晋人书法莫盛于“二王”,“二王”书法莫尊于右军。右军书法,自晋以来久享高名,自初唐唐太宗为《晋书》的王羲之传亲自撰写《传论》以来,“书圣”之名遂为定论。右军高名虽得帝王之助,但也是名至实归,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地位已得到一千多年来的无数书法家的证明。右军之子大令,克绍箕裘,不坠家风,虽较之右军不免稍逊,而历代无不奉为“亚圣”,遂有“二王”并称之说。纵然间有异辞,却也无损全体大雅。“二王”既是东晋书法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书法的高峰。 这里举出“二王”的四幅法书略加评述,其中,王羲之《丧乱帖》、《哀祸帖》、《游目帖》计三幅,王献之《地黄汤帖》一幅。 王羲之的《丧乱帖》八行六十余字,与《二谢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摹于一纸,高28.8厘米,装裱成立轴,现存于日本皇室。据说早在圣武天皇时便已流入日本,千余年来,尚未发现有中国本土文献著录,直到清末杨守敬从日本摹入《邻苏园帖》(1893年),才被国人广为关注。直到前几年,才在上海博物馆展出过一次,国宝回家,极为轰动。《哀祸帖》三行,与《孔侍中帖》同摹于一纸,也在日本,有“延历敕定”的印章。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建中三年至永贞元年,也是晚唐流入日本的。《游目帖》于清末民初流入日本,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是1913年,曾在1934年用珂罗版制成原大的黑白印品,原迹于1945年在广岛毁于原子弹轰炸。国宝已逝,令人伤感,世人自此只能通过黑白印品遥想书圣风采。2021年,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据珂罗版复原成彩色印刷品,专家们认为较为成功地再现了原帖的风采。 《丧乱帖》有“丧乱之极,先墓再离(罹)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等语,当是书于会稽告墓弃仕以后,应是王右军书法成熟期的作品。全帖六十余字,除了“奈何”、“顿首”等字作草书连写之外,大多是独立成形的行书。起首“羲之顿首”等字,行笔缓重,字形偏近于正楷。并以下三行,行笔速度加快,运笔翻仰使转稍见明显。自“奈何奈何”以后,不禁逗引起王羲之痛贯心肝的悲痛之情,他不再计较字形笔法,运笔更加快捷,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起承转合已不再像开卷那么明晰,如“未获奔驰,哀毒益深”、“临纸感哽”等字组,出现了较为浓重的草书笔意,“不知何言”一组四字更是连带而出,仿佛是一股“痛贯心肝”的悲郁之情逼得王羲之手中的毛笔急促飞动起来。至“不知何言”四字为止,王羲之的心情趋于顶峰,似乎是稍平静了片刻,晋书书信惯有的客套语,分成“羲之”、“顿首”、“顿首”三组稍稍和缓地顺手写成,每组文字的末笔收锋都是较为含蓄内敛的,不知不觉地朝着帖首所表现出来的矜持常态渐渐地靠拢过来。前人盛称悲苦出诗人,大意是说悲怨愁苦可以激发诗人的真性情,真性情才是艺术魅力的重要基础。这幅不大的尺牍书札,情感的基调大致也是悲怨愁苦的,这使得我们每每联想到颜鲁公的《祭侄稿》来,也是从平和渐趋激越的,都是无意于书而妙造自然的佳品,可谓“沉痛彻骨,天真烂然,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陈绎曾跋《祭侄稿》)。相对于《祭侄稿》的激越奔肆,《丧乱帖》还是平静得多,毕竟这是万物不萦心的晋人的手笔,他们总是风流旷达的时候居多。 《哀祸帖》的情感基调也是悲怨愁苦的,“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这幅尺牍也是以行书字形为主,相对于《丧乱帖》而言,结体较为空灵跌宕,字距和行距都较为拉开,“书法创作”的意味强一些。《哀祸帖》着笔较实,如“哀”字,笔画凝重,与前帖相比,判然有别。“祸悲”两字,则显示了大王书法惯有的拨挑翻转,可以体会到行笔过程中的提按缓急的节奏韵律。与“祸”字相比,第二行第一字“割”就显得不协调。“不能自”三字之间的牵带,有屈铁盘丝之妙,非有镂金界石的笔力而不能为之。第三行起首的“何省”两字变形过分,“省”字牵带,勉强生硬,“少”与“山”字混同不别。帖末“增感”两字又回到了“祸悲”那样的拨挑翻转。虽然此帖与《哀祸帖》一样,在情感基调上同属悲怨愁苦的范畴,但却不及前者那样令人动心骇目。 《游目帖》是《十七帖》的一部分,曾收入《淳化阁帖》。《游目帖》也是一封书信,清代王澍认为是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表述了王羲之渴望游览蜀地名胜的愿望。一般认为,这封信大约写于永和十一年告誓去官之后不久,与《丧乱帖》相隔不会很久。永和年间,王羲之的书法已达到了他一生的巅峰状态,著名的《兰亭序》就是永和九年书写的。《游目帖》十一行,行草相间,半为草书,半为行书,行书中也略带草意。字形大多独立,很少连带成组。笔画多圆转而过,间有折笔利索的,如“杨雄蜀都”的“蜀”字始终在画圈,“都”字却折屈凌厉。字形布白均整,不刻意作拓外或聚内。《游目帖》落笔不顿,收锋不驻,一拓直下。笔画中段丰腴厚实,与《哀祸帖》的瘦硬有所不同。前人有“喜气画兰,怒气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