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8 土地的誓言
1.揣摩精彩语句及段落,理解作者对故土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多角度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课文语言形式的特色及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有那么一片美丽的土地,那里出产著名的“三宝〞——人参、鹿茸和貂皮;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还有参天碧绿的白桦林,肥硕的小鹿,剽悍的马群……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明确:东北!
正是东北,可是当时间的指针指向1931年9月18日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接着践踏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许多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194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正是日寇全面侵华最疯狂的时候,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辛的阶段。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进步作家端木蕻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也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热情,写下了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①学生认真听教师朗读,画出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明喜欢的理由。②通过喜欢的句子感受文中的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
要求:①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②读后能够谈谈自己的感受。
3.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表达了作者热爱故土,思念故土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失去故土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土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决信念。
4.本文的构造看似复杂,实那么线索清晰,构造简单。请你简要说说文章构造简单在哪儿。
第1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土的呼唤,“我〞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2段的主要内容是:故土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土母亲战斗!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构造上有如双峰并峙,又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目标导学二: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家国情怀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明确:从文章看来,这誓言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作者之所以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简洁,在拟写标题之前更是如此。况且,本文集中笔力写“土地〞,将“土地〞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也确实是一种好的选择。
2.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确实切含义?
明确:“泛滥〞原意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又引申为“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呢?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晶莹如露珠般,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
3.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明确: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场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拟平稳,但随着作者的情绪一步步冲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表达的对象进展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样的写法在修辞上叫作“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4.如何理解第1段最后几句话?
明确:这几句确实较为费解,因为它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说的“红熟的浆液〞。这一表层含义必须理解。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联想呢?因为他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人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战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阔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鼓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目标导学三:体会文本言语形式特色,多角度感受抒情
方式
1.探究:抒情性文章,往往具备突出的抒情性特点,本文的抒情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进展合作探究。
明确:(1)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20未选择的路.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22《 伟大的悲剧》.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24《带上她的眼睛》.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25《 河中石兽》.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第4单元 写作 怎样选材.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第5单元 写作 文从字顺.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第6单元 写作 语言简明.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第6单元 写作 抓住细节.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第二单元 天下国家.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