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5课《河中石兽》知识梳理—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今义:并且。
?
2.阅十余岁
古义:经过,经历;今义:阅读。
?
3.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
?
4.是非木杮
古义:代词,这;今义:对,正确。
?
5.盖石性坚重
古义:句首语气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
6.求之下流,固颠
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
7.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
(二)一词多义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众服为确论(认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形成)
?
2.僧募金重修(重新)
乃石性坚重(分量较大,与“轻”相对)
?
(三)词类活用
1.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作名词,河水)
?
(四)成语积累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
课后习题解答
一、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二、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你的看法呢?请与同学讨论。
我认为这个推断只适用本文,并不适用所有落入河中的石头。因为判断河中失石的位置,应该综合考察多方面的联系,如物体的质量、地面的质地、流水的冲击力以及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四、解释下列句中标蓝的词。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经过,经历
2.终了,最后
3.事物的道理、规律
4.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
五、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标蓝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湮没无闻)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一老河兵闻之……
1.追根究底;学究天人。
2.不宁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3.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过则喜;闻所未闻。
?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纪昀(yún),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
课文内容概括
清代纪昀的笔记小说《河中石兽》,通过写人们推测沉在河中的石兽的位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
参考译文
沧州城南有一座寺院靠近河岸,佛寺外门朽烂倾覆于河中,门前两座石兽也一并沉没于河中。经过了十多年,寺僧募集资金重新修整(寺院),在河中寻找那两座石兽,到终了也没找到,还以为石兽顺着水流(被冲)到了下游。(寺僧)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找了十几里水路也不见石兽的踪迹。
有一个教书先生在寺中设馆教书,听闻此事后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会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携卷冲走呢?石头本性坚实厚重,沙土本性松软轻浮,(石兽)埋没于沙中,会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道寻找石兽,不正是背道而驰吗?”大家很信服,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说法。
一个巡护河道的老兵听说后,又笑着说:“只要是有石头落入河中,就应当到上游的地方去寻找它。因为石头本性坚实厚重,沙土本性松软轻浮,水不能冲走石头,而河水冲击石头所形成的反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土,从而形成凹陷的坑洞。(坑洞)不断被冲刷,便不断变深,发展到石头下方一半的时候,石头一定会逆着水势翻滚到坑洞中。像这样再经过第二轮水流冲击成洞,石头又会第二次翻滚入坑。(石头)翻滚个不停,于是就反而逆着水流滚到上游的位置了。到下游去寻找石头,固然是背道而驰;到河床底下去寻石头,不更是背道而驰吗?”(寺僧)按照他说的方法去寻找,果然在河上游几里外的地方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道理,而不明白其中另一方面道理的情况也太多了,怎么能仅依据某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
课文结构图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单元写作:《学会记事》课件(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3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件(48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3课《“飞天”凌空》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4课《一着惊海天》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附答案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doc
- 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附答案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doc
- 第7章力附答案-八年级下册物理.doc
- 第8章力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 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测试题(含答案)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x
- 第九章力与运动附答案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doc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docx
- 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三单元总结课《如何阅读写景类古诗文》课件(共1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同步单元选择典型习题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