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禮經》 全文及注釋敖不可長①
——做人治學的準則
【原文】
敖不可長②,欲不可從③,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4) 。賢者狎而敬之 (5) ,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遷 (6) 。臨財毋苟得 (7) ,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 (8) ,分毋求多。疑事毋質 (9),直而勿有 (10) 。
【注釋】
①本節選自 《曲禮》 上。《曲禮》記錄了先秦儒家關於各種禮儀制度的言論,目的在於繼承和發揚禮教,使人們的言行符合禮教的規範。 這一節的內容主要講做人和治學的態度。②敖:同“傲” ,傲慢。③從:同“縱” ,放縱。④極:達到頂點。⑤狎
( xia ):親近。( 6 )安安:滿足於平安的境遇。遷:改變。 (7) 臨:遇上,面對。苟:
苟且。 (8) 很:爭論,爭執。 (9) 質:判定,證明。 (10) 直:明白。
【譯文】
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自滿。享樂不可達到極點。對於賢能的人 要親近並敬重,要敬畏並愛戴。對於所愛的人要瞭解他的惡德,對於憎恨的人要看 到他的優點。能積聚財富,但又能分派濟貧;能適應平安穩定,又能適應變化不定。遇到財物不要隨便獲得,遇到危難不應苟且逃避。爭執不要求勝,分派不要求多。 不懂的事不要下斷語,已明白的事不要自誇知道。
【讀解】
古代儒家思想的最大特點是凡事保持中間態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過。這種態度叫作“中庸”。
做人,保持中庸尤其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實踐價值,也是修身養性的主要內容。內心要莊重矜持,但又不能過分,過分便成了傲慢。欲望可以得到正當的滿足,過
1
分則走向放縱。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達到頂點,不能走向極端。這樣,才能在上下左右的關係中和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站穩腳跟,有所作為。
這種觀念體現了儒家對人生的基本態度。它是積極的、現實的、進取的,同時又是謹慎的、保守的。千百年來,它對塑造我們民族的人格心理起過重要作用,產生過深遠影響,是人生修養的重要思想資源。
無論我們現在如何來評價這種人生態度,事實上它已深入到了我們人格心理的深層結構之中。我們已習慣於按這種方式來待人接物,習慣於尋找歷史的和現實的例證來證明傲慢、縱欲、自滿、享樂的有害,以及保持中間狀態的成功。我們也習慣於以此來品評他人,要求他人。這種傳統,恐怕難以改變。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
——生命與孝道之間的選擇
【原文】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 (2) 。公子重耳謂之曰③: “子蓋言子之志 於公乎 (4) ?”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 ”曰: “然則蓋行乎?”世子曰: “不可。君謂我欲弑君也 (5) 。天下豈有無 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 (6) ?”使人辭於狐突曰 (7) : “申生有罪,不念 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
少(8) ,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 (9) 。伯氏苟出而圖吾君 (10) ,申生 受賜而死
(11) 。”再拜稽首 (12) ,乃卒 (13) 。是以為恭世子也 (14) 。
【注釋】
①本節選自 《檀弓》 上。“檀弓”是前首人物的姓名,編者用作篇名。全篇內容主要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們討論喪禮的言論,富有文學色彩,風格獨特.② 晉獻公: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國晉國國君,姓姬,名詭諸。 世子:太 子.③公子重 (chong) 耳: 太子申生的同父異母弟弟。後來當上晉國國 君,稱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④蓋(he) :同“盍”,何不,為什麼 不。⑤弑 (Shi) :臣子殺國君,或兒子殺父親叫弑。 (6)
2
行:這裏指 逃奔。如;連詞。之:往,去。 (7) 辭:告別,狐突:申生的師傅,字伯行,所以又稱“伯氏” 。(8) 子:指驪姬的兒子奚齊。 (9)圖:策劃,謀 劃。(10) 苟; 如果,倘若。 (11) 賜:恩惠。 (12) 再拜:連拜兩次。稽 (qi) 首:古時叩頭敬禮。 (13) 卒:死去。 (14) 恭:人死後按其生前敬順 的事蹟給予的稱號,即諡 (Shi) 號。
【譯文】
晉獻公想要殺掉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告訴申生說: “你為 什麼不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對父親說呢?” 太子說:“不行。父親有 驪姬才得安樂, 我說出來會傷他的心。”重耳又說:“那麼為什麼 不逃走呢?”太子說: “不行。父親會說我想謀害他。天下哪里有 沒有國父的國家?再說我能逃到哪里去呢?”於是申生派人向狐突 告別說: “我申生有罪, 沒有聽從您的忠告, 以至於只有去死。 我 不敢貪生怕死。 雖然如此, 但我們國君年紀老了,愛子年紀又小。 國家有許多憂患,您又不肯出來為國君出謀 劃策。如果您肯出來 為國君出謀劃策,我就得到了您的恩惠,甘願去死。 ”申生再拜叩 頭行禮,接著自盡身亡。因此,人們送他溢號稱“恭世子” 。
【讀解】
太子申生在父王欲殺自己時,既不願對父
文档评论(0)